时间: 2025-05-07 00: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10:37
独禅外念入,中夜不成定。
顾我憔悴容,泽君阳春咏。
词贞思且逸,琼彩何晖映。
如聆云和音,况睹声名盛。
琴语掩为闻,山心声宜听。
是时寒光澈,万境澄以净。
高秋日月清,中气天地正。
远情偶兹夕,道用增寥夐。
思君处虚空,一操不可更。
时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郑。
轩车未有辙,蒿兰且同径。
庄生诫近名,夫子罕言命。
是以耕楚田,旷然殊独行。
萎蕤鸾凤彩,特达珪璋性。
通隐嘉黄绮,高儒重荀孟。
世污我未起,道蹇吾犹病。
逸翮思冥冥,潜鳞乐游泳。
宗师许学外,恨不逢孔圣。
说诗迷颓靡,偶俗伤趋竞。
此道谁共诠,因君情欲罄。
我独自修禅,心思却被外物所扰,夜深时难以入定。回头看我憔悴的面容,仿佛在听你在阳春中吟唱。言辞正直而思绪却飘逸,琼瑶的光彩何其耀眼。就像聆听那云间的和声,况且见到你那声名显赫。琴声掩映着我的耳闻,山中之音应该细细聆听。此时寒光透彻,万物都显得清净。高秋的日月清晰,天地间的气息正好。遥远的情怀在今夕,确实增添了寥寥的感慨。思念你时在虚空中,心中那一操无法再改变。此时美丽的徐氏家族,世代承传于谷口的郑家。车马未曾留下痕迹,蒿草和兰花共走同样的道路。庄子教诲我追求名利,孔子却鲜少谈论命运。因此我在楚地耕田,旷然自得独自前行。萎靡的鸾凤虽有华彩,却无法展现它的本性。寄情于隐秘的黄绮,崇尚高雅的儒者如荀子、孟子。世俗的污浊让我未能振作,修道的艰难让我依然感到病痛。思念自由的翅膀在黑暗中,潜游的鱼儿悠然自得。宗师们推崇外学,遗憾未能遇见孔圣。谈论诗词令人迷失,偶尔的世俗让我感到伤感。此道谁能共鸣呢,因你之情欲已尽。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以山水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其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皎然在追求内心平静和自我修养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反映了他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答郑方回》是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作,通过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皎然对生活的思考。诗中,作者借助独自修禅的状态,反映出他内心的烦恼与对外界事物的思考,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唐诗中并不罕见,但皎然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感悟生动地呈现出来。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思虑,透过“寒光澈,万境澄以净”的意象,表达了他对清明秋夜的感受。这种宁静的氛围与他内心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静与动的辩证关系。
随后的部分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名利的反思。作者提到“庄生诫近名”,表达了对追求名利的警惕,强调了修身养性的必要性。这不仅反映了皎然的生活态度,也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渴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琴语”、“云和音”等,营造出一种音乐感和流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同时,诗中多处提及自然元素,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依赖。
通过《答郑方回》,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展现了诗歌作为情感表达与哲思传达的双重功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蕴含着道家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独禅”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思君处虚空”反映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庄生”是谁的代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