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1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16:25
当年分得月中胎,八岁精神愈觉开。
小学路头方谨入,平生根脚要深培。
家贫只问子贤否,父老何妨兄教来。
须识此身关系大,莫如流俗赴波颓。
在那年我得到了月中胎,八岁时精神愈发觉醒。
在小学的路口小心谨慎地走入,平生的根基需要深深培植。
家境贫寒只问孩子是否贤良,老人们何妨让兄弟来教导。
必须明白此生关系重大,不如随波逐流而陷入颓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著,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关注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常通过诗歌表达教育与道德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对教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家庭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朝归生日》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诗作,作者通过回忆自身的成长经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开头两句描绘了自己在月中出生,象征着一种良好的起点,而在八岁时精神的觉醒则预示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句子则表达了对教育过程的谨慎态度,强调深厚的根基对于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诗人虽家境贫寒,但他并不以此为阻碍,反而更关注子女的德行与才华,显示了儒家思想中“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最后,诗人提醒我们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关系,告诫人们不要随波逐流,迷失自我。整首诗既有对自我成长的反思,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教育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家教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倡导人们要有独立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月中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生理现象
B. 出生的良好时机
C. 心灵的觉醒
D. 教育的启蒙
诗人对教育的态度是怎样的?
A. 随意
B. 谨慎且重视
C. 不在乎
D. 依赖他人
“家贫只问子贤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价值观?
A. 只看重财富
B. 关注道德与才德
C. 对家庭无所谓
D. 否定教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朝归生日》与《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强调教育与责任,后者则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