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19
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
独有潭上月,倒挂紫翠屏。
我老不看书,默坐养此昏花睛。
时时一开眼,见此云月眼自明。
久知世界如泡影,大小真伪何足评。
笑彼三子欧苏梅,无事自作雪羽争。
事见三人诗集。故将屏砚送两范,
要使珠璧栖窗棂。
大范忽长谣,语出月胁令人惊。
皇甫湜曰穿天心,出月胁。
意外惊人,语非寻常。
小范当继之,说破星心如鸡鸣。
孟郊闻鸡诗云似闻孤月口,
能说落星心。
床头复一月,下有风林横。
急送小范家,护此涵星泓。
愿従少陵博一句,山木尽与洪涛倾。
紫潭中升起了玄妙的云彩,遮蔽了潭水中的星星。
唯有那潭面上的明月,悬挂在紫色的翠屏之上。
我年纪大了,不再读书,静坐养护这双浑浊的眼睛。
时不时睁开眼睛,看见这云月,眼睛便会明亮。
早已知道这个世界如同泡影,大小真伪无足轻重。
嘲笑那三位欧阳、苏轼和梅尧臣,无事自作雪羽争鸣。
看到这三位的诗集,所以将这屏砚送给两位范公,
希望能让珍珠和美玉栖息在窗棂上。
大范突然作长诗,语出惊人,令人惊讶。
皇甫湜说这诗穿透了天心,出自月胁,
意外之中令人震撼,言语非常不寻常。
小范当要继承,直言星心如鸡鸣。
孟郊的闻鸡诗,似乎是在听孤月的声音,
能说落星的心。
床头再有一轮明月,下面的风林摇曳。
急送到小范的家,护卫这涵星的清泉。
愿能从少陵的诗中博得一句,山木尽与洪涛倾。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词都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及的“三子”是指当时的著名诗人,展现了他对友谊和诗歌创作的重视。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描绘了紫潭的云和月,展现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寓意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随着诗歌的深入,苏轼反思了人生与世界的本质,认为世间万物如泡影般虚幻,大小真伪都不值得评判,这种洒脱的态度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三子”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欣赏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通过对大范、小范及其他诗人的提及,苏轼不仅传达了对他们的敬意,也流露出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自省。结尾部分更是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对诗歌的执着,以及对友谊的珍重,显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形成了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整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三子”是指哪三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紫潭”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