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2:36
书焦山纶长老壁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着无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法师住在焦山,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居住。我来问他法理,他却无言以对。法师并不是没有话说,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看人的头和脚,原本就该自然地穿戴。就像长鬣的马,并不因为长鬣而感到痛苦。有一天,如果有人问起,每次都不知道该如何安放自己。回家的时候,上下被子,一夜之间不知道放在哪里。辗转反侧直到天亮,想要将一切理清楚。虽然我的话显得很浅薄,但其中却自有深意。我把这些问题问法师,法师只是微笑着答应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和词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个性豪放,风格多样。
《书焦山纶长老壁》写于苏轼晚年,他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生活艰辛,但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道理的探求。此诗写于焦山,表达了他对法师高深哲理的思考与探讨。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从表面上看,诗中讲述的是一位法师的沉默与苏轼的疑惑,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更深的哲学意蕴。诗人通过与法师的对话,反映出对生命本质、存在意义的探讨。
开头两句直接引入主题,法师虽然居于焦山,却不被物质的居所所限,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接下来的描述则通过比喻,说明人们在生活中应当顺其自然,尽量不被繁杂的事物所困扰。长鬣的马并不因鬃毛的长短而感到困扰,暗示我们在生活中也应保持心态的平和。
诗的最后,苏轼提到自己内心的困惑与思考,虽然他认为自己的见解浅薄,但这些问题却是生命的深层次思考。这种自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话与比喻的形式,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表达了即使在面对困惑和无奈时,依然要保持心态的平和与对真理的追求。
苏轼的法师住在哪里?
法师对苏轼的提问最初是怎么反应的?
诗中提到的“长鬣”指的是?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苏轼的《书焦山纶长老壁》更加注重对哲理的探讨,展现了更深的思考与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