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二时颂 其一》

时间: 2025-07-28 15:49:12

诗句

鸡鸣丑,念佛起来懒开口。

上楼敲磬两三声,惊散飞禽方丈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49:12

原文展示:

鸡鸣丑,念佛起来懒开口。上楼敲磬两三声,惊散飞禽方丈后。

白话文翻译:

鸡叫时分,我懒得开口念佛。上楼敲响几声磬,惊起了方丈后飞散的鸟儿。

注释:

  • 鸡鸣丑:指鸡叫的时间,“丑”是地支之一,约指凌晨1点到3点。
  • 念佛:指诵念佛号或佛经的修行活动。
  • 懒开口:形容心中无欲,懒得说话。
  • 上楼敲磬:意指在寺庙中敲打磬音,通常是召唤僧众或宣示时间。
  • 惊散飞禽:指惊动了在院子里栖息的鸟儿,使它们飞散。
  • 方丈:佛寺的住持,此处也作为寺庙的代称。

典故解析:

“鸡鸣”在古代被视为清晨的象征,通常与修行、开始新的一天相关。而“方丈”指代寺庙的住持,代表着佛教的修行场所。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文准,宋代著名僧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围绕佛教思想及修行生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诗人在清晨的静谧中,体验到一种超脱的宁静,从而表达出对佛教修行的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佛教修行的沉浸。开头一句“鸡鸣丑”,直接点明了时间,带有一种生活的气息,给人以真实感。接着,诗人表达了在这个时刻,自己对于念佛的懒散态度,似乎在强调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然后,他上楼敲响磬声,声音的穿透力和清晰度使得周围的飞禽都被惊动,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既有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又渗透着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鸡鸣丑”:时间的提示,营造清晨的氛围。
    • “念佛起来懒开口”:表达出诗人对念佛的态度,显示出一种懒散与自在。
    • “上楼敲磬两三声”:敲磬的动作具有仪式感,增添了诗的层次。
    • “惊散飞禽方丈后”:描绘生动的自然场景,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鸣丑”与“上楼敲磬”,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飞禽被形象化,生动体现出自然的灵动。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清晨宁静、佛教修行与自然和谐的思考,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鸡鸣:象征清晨的来临,也暗示新生的开始。
  • 磬声:代表佛教的仪式感,具有召唤的意味。
  • 飞禽: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生灵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鸡鸣丑”中的“丑”指代哪个时间段?

    • A. 凌晨1-3点
    • B. 清晨5-7点
    • C. 晚上8-10点
    • D. 中午12-2点
  2. 诗中“懒开口”的意思是?

    • A. 不想说话
    • B. 听不见声音
    • C. 很生气
    • D. 太忙
  3. 敲磬的动作主要是为了?

    • A. 吵醒鸟儿
    • B. 吸引人们注意
    • C. 召唤僧众
    • D. 增加寺庙的热闹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
  • 王维《鹿柴》:描绘山水自然的宁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释文准的《十二时颂》与王维的《鹿柴》:前者多描写佛教的修行生活,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都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释文准诗文集》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一 迎送神二词为刘润之赋 水调歌头(癸酉虎丘中秋) 水调歌头 其四 怀旧 水调歌头 中空带飞 水调歌头 其十一 雨霁柬张甬川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李彭州_生日) 水调歌头 其二 鹤湖书院怀旧 水调歌头 得斯奋广海农场词却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衫的词语有哪些 谫智 八字旁的字 抛头露脸 包含俯的成语 鬲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吃饭 体国经野 心直嘴快 几字旁的字 包含劈的词语有哪些 钻心刺骨 畅叙幽情 慎重初战 包含葩的词语有哪些 剽卤 木字旁的字 朝折暮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