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二时颂》

时间: 2025-05-02 13:17:48

诗句

日昳未,法身清净绝方比。

乾坤遐迩尽东西,千山万山翠相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48

原文展示

十二时颂
作者: 释文准 〔宋代〕

日昳未,法身清净绝方比。
乾坤遐迩尽东西,千山万山翠相倚。

白话文翻译

日头还未落下,法身已经清净,超越了方圆的限制。
无论东西,宇宙的辽阔无边,千山万山青翠相依相偎。

注释

  • 日昳未:日昳,指太阳还未落下;“未”字表示尚未。
  • 法身:指佛教中所说的“法身”,即真理的身体,象征清净、无碍的状态。
  • 清净绝方比:指法身的清净状态已经超越了方圆的界限,达到一种无所不包的境界。
  • 乾坤:指天地,象征宇宙。
  • 遐迩:远近,形容空间的辽阔。
  • 千山万山:形容山的数量众多,意象上强调自然的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文准,宋代高僧,精通佛教经典,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主,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常通过自然景象来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佛教思想与儒道思想交融,释文准的创作受此影响,旨在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清净与对宇宙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十二时颂》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法身的清净状态。首句“日昳未,法身清净绝方比”,不但描绘了日落前的宁静氛围,也暗示了修行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通过对“法身”的提及,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强调心灵的清净与宁静。接下来的“乾坤遐迩尽东西,千山万山翠相倚”,则通过对天地与山水的描写,展示了宇宙的辽阔和自然的壮丽,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非常和谐,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读来流畅且富有韵律感。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刻体现了其内心的哲思与对于宇宙的感悟,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灵性追求,令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昳未,法身清净绝方比:描绘日落前的景象,暗示心境的清净,超越世俗的纷扰。
  2. 乾坤遐迩尽东西:展现宇宙的广阔,强调地理空间的无边无际。
  3. 千山万山翠相倚:描绘山的层叠,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同时暗示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乾坤遐迩”与“千山万山”,形成平行结构,增强诗歌的音韵美。
  • 比喻:法身的清净比作日落前的宁静,寓意深远。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哲思,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共鸣。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自然的壮丽景色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光明与生命力。
  • 法身:象征内心的真实与清净。
  • 千山万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法身清净绝方比”中的“法身”指什么? A. 身体
    B. 真理的身体
    C. 法律

  2. “日昳未”是什么意思? A. 太阳已经落下
    B. 太阳还未落下
    C. 太阳升起

  3. 诗中提到的“千山万山”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繁杂
    B. 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C. 山的数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释文准的《十二时颂》更加注重内心的清净与哲思,而王维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征,但主题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馆中简张约斋 建康六感·梁 途中 少稷远访弊庐仍留佳句书此写怀抱不足为报也 舟中寄似表 同詹明诚传茂元游晞真馆有诗因次其韵 和士特栽果十首·石榴 张守唱和红字韵诗八首 次致明泉石轩诗韵 荔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不主体 七纵七擒 心字底的字 肆刑 匸字旁的字 贪大求洋 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画竿 惴怯 处安思危 歺字旁的字 一怀愁绪 祥云瑞彩 撒手人寰 角字旁的字 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