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下岩崇封院》

时间: 2025-05-01 01:43:31

诗句

残麦从渠官夺之,山僧何用怨长饥。

人间六月红尘里,无此玉龙千丈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3:31

原文展示

游下岩崇封院
残麦从渠官夺之,
山僧何用怨长饥。
人间六月红尘里,
无此玉龙千丈飞。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残麦被官府夺走的田地上,
山中僧人又何必怨恨饥饿的苦楚。
在尘世的六月间,
没有这玉龙般的千丈高飞。

注释

字词注释:

  1. 残麦:指收割后剩下的麦子。
  2. 渠官:指管理水利的官员。
  3. 山僧:指住在山中的和尚。
  4. 长饥:长时间饥饿。
  5. 人间:指世俗的世界。
  6. 红尘:比喻世间的繁华与烦恼。
  7. 玉龙:比喻高飞的云彩或理想的象征。
  8. 千丈飞:形容飞得非常高。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山僧”与“长饥”反映了佛教徒在世俗生活中的苦楚,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公许,字士知,号隐庵,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反映了其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隐居山中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及对世俗繁华的不屑,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游下岩崇封院》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对比,展现了他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首句“残麦从渠官夺之”直接揭示了社会现实,官府的剥夺让农民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接着“山僧何用怨长饥”,诗人以山中僧人的身份,表达出对饥饿的无奈与淡然,似乎在告诉我们,物质的匮乏并不能动摇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人间六月红尘里,无此玉龙千丈飞”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世俗的繁华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冲突,诗人在此传递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虽然身处红尘,但心中有着高飞的志向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残麦从渠官夺之:描绘了农民因官府的压迫而失去粮食的苦况,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2. 山僧何用怨长饥:山中的和尚并不在乎饥饿,表明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漠与超然。
  3. 人间六月红尘里:描绘了世俗的繁华与繁忙,暗示了人们追逐名利的状态。
  4. 无此玉龙千丈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虽然现实艰难,但心中依然向往自由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龙”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 对仗:整首诗语言简练,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批判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麦:象征着失去与困苦。
  • 山僧:代表了隐士生活的选择。
  • 红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繁华。
  • 玉龙:象征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2. 诗中提到的“山僧”意指:

    • A. 一个普通农民
    • B. 住在山中的和尚
    • C. 一个官员
  3. “玉龙千丈飞”象征着:

    • A. 物质财富
    • B. 理想与自由
    • C. 现实的困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程公许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程公许更关注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与内心的超脱,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与田园的热爱,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诗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程公许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山水田园诗选》

相关查询

倦寻芳 芳华易逝欢事去,心慨乎言之,不自知其意之谁属矣,辛巳九月 倦寻芳 倦寻芳 倦寻芳(试墨) 琐窗寒 冰花 琐窗寒 琐窗寒 题吴湖帆藏隋董美人墓志 琐窗寒 敬可贻酢戏咏之 琐窗寒·小袖啼红 琐窗寒 清明悼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虏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一喜一悲 氏字旁的字 养禾 聒聒噪噪 木字旁的字 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诲利 归正返本 霜简 负重吞污 尢字旁的字 列保 包含妙的词语有哪些 析辨诡词 假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