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3:23
高城锁夕霭,远水浮秋空。
此时行役心,展转如飞蓬。
路入浅沙断,堪恸车辙穷。
岂无舟楫利,枉道非所从。
虽有泉石趣,暂到徒匆匆。
儿啼不入门,敢辞身狥公。
梦归身未归,薄宦真池龙。
披衣复起坐,惊鸿鸣西风。
高耸的城墙锁住了夕阳的薄雾,远处的水面漂浮着秋天的天空。
此时我在外奔波,心中不安,像飞舞的蓬草一样辗转不定。
路上进入了一片浅沙,令人痛心的是车辙已尽。
难道没有方便的船只吗?偏偏走错了路。
虽然有泉水和岩石的趣味,但匆匆而至,依然感到无趣。
孩子在门外哭泣,我敢辞去公职,回到家中。
梦中归去却身未归,薄薄的任职生活如同池边的龙。
披衣再次坐起,惊起了西风中鸣叫的鸿雁。
作者介绍: 余靖,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的情感,尤其在描写自然和人事方面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余靖在南方行役的途中,表达了他在外漂泊时的思乡之情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落。随着时局的变迁,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愈加深刻。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以“高城锁夕霭,远水浮秋空”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苍凉的秋夜景象,立刻引起读者对诗人内心感受的关注。接下来的“此时行役心,展转如飞蓬”则将诗人的心境映射到自然中,表现出他在外奔波的无奈与焦虑。
“路入浅沙断,堪恸车辙穷”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仿佛在无尽的沙路上迷失了方向。尽管“岂无舟楫利”,但“枉道非所从”的无奈感让人心生怜惜。即使在自然的美景中,诗人也感到“虽有泉石趣,暂到徒匆匆”,说明他内心空虚,无法真正享受这些景致。
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对家庭的思念愈发明显,“儿啼不入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亲情,而“敢辞身狥公”则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的向往。最后两句“梦归身未归,薄宦真池龙”以梦境的形式表现了他对归属感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归属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城锁夕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岂无舟楫利”中的“舟楫”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薄宦”指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