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8:36
公丞赤地饥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永日庭中私谒少,丰年陌上醉人多。
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宁想玉珂。
益郡乐歌何足拟,要书善政续归禾。
在饥荒过后,公丞在赤地上得到了安慰,心中一念通达,便与人和谐相处。
在漫长的日子中,庭院里私下的拜访少了,丰收的年头,田间醉酒的人却增多。
我更生曾因陪伴老者而感到受宠,如今我宁愿想念那玉制的珂(一种乐器)。
益郡的乐歌何足以相提并论,我更希望能写下善政,让稻禾再续丰收。
刘克庄,字世昌,号梦得,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以豪放、深沉著称,常常关心国家和民生,作品涉及政治、军事、历史等多个领域。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苦难之时。诗人通过描写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对时代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善政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抒情,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开头两句描绘了经历饥荒后的内心变化,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通过日常场景的描绘,表现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的心态,反映出在丰年中人们的欢愉与自得。末尾两句则从个人的情感延展到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希望通过善政来延续丰收的愿望,彰显了诗人对国家与民生的责任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阔的视野。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表现了诗人希望通过善政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公丞在饥荒后感到什么?
A. 悲伤
B. 平和
C. 愤怒
D. 无奈
诗中提到的“藜杖”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年龄与经历
D. 战争
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个人的享乐
B. 社会的繁荣
C. 诗人的孤独
D. 对往昔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