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9:21
送徐平父往水南
东汉高士后,晚唐先辈家。
聚萤十年读,中鹄一毫差。
昔有人还贽,今无佛雨花。
水南士渊薮,弹铗不须嗟。
送别徐平父前往水南:
自古以来,东汉的高士都已经不在了,只有晚唐的名士还留存。
我在这十年的时光里,聚精会神地读书,然而仍有一丝不足。
曾经有人回赠礼物,如今却没有佛陀的雨花。
水南的士人就像渊深的水草,弹铗而歌也不必感叹。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石洲,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深思与批判。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失意的时代。徐平父是刘克庄的朋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送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士人境遇的感慨。
《送徐平父往水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徐平父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当下士人境遇的感叹。诗的开头提到“东汉高士后,晚唐先辈家”两句,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过往名士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对古代高士的向往与钦佩。然而,接下来的“聚萤十年读,中鹄一毫差”则显现出诗人的自省与不安,尽管花费了十年心血于学问,但仍感到自身的不足,显示出诗人对自己学识的严苛要求。
继续深入,诗中提到“昔有人还贽,今无佛雨花”,一方面反映出对往昔友好的怀念,另一方面又对当下的孤独与无奈感到失落。这种对比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揭示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水南士渊薮,弹铗不须嗟”则将情感引向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尽管士人众多,但依然保持着一种清高与自得,似乎在暗示即便身处困境,也要自持风骨。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个人的追求,充分展现了刘克庄的文人气质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同时也传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执着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
“聚萤十年读”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今无佛雨花”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