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跋至能所书西湖洞天事 其二》

时间: 2025-04-23 00:21:44

诗句

圮上老人亲堕履,衡山道士共联诗。

向来此事亦多矣,我故于君了不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21:44

原文展示:

圮上老人亲堕履,衡山道士共联诗。
向来此事亦多矣,我故于君了不疑。

白话文翻译:

在圮(倒塌的石桥)上,老人亲自掉落了鞋子,衡山的道士们一起作诗。
这件事情本来就很多,所以我对你完全没有怀疑。

注释:

字词注释:

  • 圮(pǐ):倒塌、毁坏的意思。
  • :亲自、自己。
  • 堕履:掉落鞋子。
  • 衡山: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 联诗:作诗、对诗。

典故解析:

  • 衡山道士:指代当时在衡山修道的道士们,象征着修道者的雅趣与风雅。
  • 鞋子掉落:象征着人们在诗酒之欢中所展现的洒脱与随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道明,号石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尤其善于描写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方岳游历西湖之时,时期正值南宋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聚集,诗酒相交成为风尚。诗中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老人因摔倒而掉落鞋子,而身边的道士们则在此时聚在一起作诗。这种情景不仅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放松与欢愉,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文化交流。诗中老人和道士的互动,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借助诗歌表达心中所思所感。

诗的最后一句“我故于君了不疑”,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与对诗歌交流的期待。这种信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文人雅士之间交往的一种肯定,诗人对于这种文化氛围充满了自信和乐观。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绘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情和文化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圮上老人亲堕履:描绘了一个老人因某种原因掉落鞋子,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自然的随意。
  • 衡山道士共联诗:旁边的道士们则在此时作诗,展示了文人雅士在闲暇时光中仍不忘雅趣。
  • 向来此事亦多矣:诗人在感慨这类事情的频繁,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常态。
  • 我故于君了不疑: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与对文人聚会的信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展现了诗人的词汇运用能力。
  • 比喻:通过鞋子掉落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增添了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文人之间的信任与交流。诗人在此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了对人情、对自然、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象征着经验与智慧,代表着传统文化。
  • 道士:象征着道教文化,代表了一种超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鞋子:象征着生活的随意与轻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圮”指的是: A. 桥的倒塌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音乐形式
    D. 一种字形

  2. 诗中“衡山道士”主要代表: A. 文人雅士
    B. 道教徒
    C. 商人
    D. 农民

  3. “我故于君了不疑”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 A. 怀疑
    B. 信任
    C. 恨意
    D. 疏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方岳的《跋至能所书西湖洞天事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方岳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孤独与静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竹枝词 西湖十咏 其八 南屏晚钟 西湖竹枝词六首 其六 西湖早春 西湖杂咏六首 西湖荷花有感 西湖别业 西湖感旧 西湖竹枝歌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减价 另楚寒巫 走之旁的字 包含淮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胥耆 鬲字旁的字 云游四海 包含臆的词语有哪些 歪歪倒倒 古尔邦节 斤字旁的字 高识远度 一哄而散 想望 反犬旁的字 灾衏 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