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21:44
圮上老人亲堕履,衡山道士共联诗。
向来此事亦多矣,我故于君了不疑。
在圮(倒塌的石桥)上,老人亲自掉落了鞋子,衡山的道士们一起作诗。
这件事情本来就很多,所以我对你完全没有怀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字道明,号石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尤其善于描写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方岳游历西湖之时,时期正值南宋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聚集,诗酒相交成为风尚。诗中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老人因摔倒而掉落鞋子,而身边的道士们则在此时聚在一起作诗。这种情景不仅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放松与欢愉,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文化交流。诗中老人和道士的互动,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借助诗歌表达心中所思所感。
诗的最后一句“我故于君了不疑”,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与对诗歌交流的期待。这种信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文人雅士之间交往的一种肯定,诗人对于这种文化氛围充满了自信和乐观。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绘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情和文化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风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文人之间的信任与交流。诗人在此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了对人情、对自然、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圮”指的是:
A. 桥的倒塌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音乐形式
D. 一种字形
诗中“衡山道士”主要代表:
A. 文人雅士
B. 道教徒
C. 商人
D. 农民
“我故于君了不疑”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
A. 怀疑
B. 信任
C. 恨意
D. 疏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方岳的《跋至能所书西湖洞天事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方岳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孤独与静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