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缲丝曲》

时间: 2025-05-07 07:20:13

诗句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

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0:13

原文展示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
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在收集茧和卷丝的过程中,荻箔(用来收茧的器具)和瓢轮(卷丝的工具)都在争着工作。虽然我还没有把丝衣穿在身上,但已经先把它们卖给了早晨饥饿的人们。

注释

  • 荻箔:用荻草制作的收茧器具,古代用于捞取蚕茧。
  • 瓢轮:一种古代卷丝的工具,这里比喻制作丝绸的过程。
  • 未充身上着:尚未穿上身上的意思,表示还没有享用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
  • 朝饥:早晨感到饥饿,这里指需要食物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云,号少山,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诗词和散文见长,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生疾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心民生,反映了对社会底层的关注。

创作背景

《缲丝曲》写于宋代,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变化,丝绸产业逐渐繁荣,许多劳动者辛勤工作,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诗中展现了劳动者的辛苦和无奈,反映了社会对他们的漠视。

诗歌鉴赏

《缲丝曲》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劳动者在艰苦环境中的努力与无奈。诗的开头通过“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描绘了一个忙碌的场景,体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对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则揭示了劳动成果未能及时用于自己生活的悲哀,反映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忽视和剥削。

整首诗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包含了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荻箔争收茧:描写劳动者在忙碌地收集蚕茧,表现出劳动的艰辛。
  • 瓢轮斗卷丝:继续描绘制作丝绸的过程,强调劳动的繁琐和辛苦。
  • 未充身上着:表达出辛苦劳作后的收获尚未能享用,凸显劳动者的无奈。
  • 先卖给朝饥:暗示劳动者为了生计,将劳动成果优先出售,反映出对生存的迫切需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形成对偶,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用具体的劳动场景比喻劳动者的辛苦,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 隐喻:通过“未充身上着”隐喻社会对劳动者的忽视。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反映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困境,揭示了社会对他们的忽视和剥削,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荻箔:象征着劳动与辛苦。
  • 瓢轮:代表着创造与希望。
  • 朝饥:暗示着社会的需求与对劳动者的压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荻箔”是什么?
    A. 一种工具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2. “未充身上着”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劳动者得到了回报
    B. 劳动者的辛苦未能转化为个人利益
    C. 劳动者很富有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社会不公与劳动者的困境
    C. 爱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 《黄鹤楼》 - 崔颢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徐照的《缲丝曲》同样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但前者更加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后者则侧重于劳动者的辛勤与无奈,二者都体现了对社会底层的深切同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理解》

相关查询

霜天晓角 秋霁(西湖十咏·平湖秋月) 定风波 峡口送友人 郑人买履 木兰花慢(冰) 少年游 燕归梁·凤莲 望雪 饮马长城窟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虎踪猫迹 用字旁的字 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三田分荆 角字旁的字 田连仟伯 台观 万殊之妙 比字旁的字 昏昏欲睡 甘字旁的字 油光晶亮 则天 緑珠江 包含褐的成语 含辛茹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