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7:58
出都
作者:元好问
历历兴亡败局棋,
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
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
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铲琼华了,
留在西山尽泪垂。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感慨。诗人登高望远,仿佛置身于一场棋局之中,感叹历史的兴亡变化,仿佛一场梦境般的虚幻。夕阳西下,断霞映衬着无尽的天空,老树遗留下的台阶在秋天显得更加悲凉。大海中龙穴的惊现,让人感到意外;而月宫里仍然想着凤笙归来的情景。纵使世间的繁华已然铲除,但西山的泪水依然流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子华,号天隐,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擅长以诗词抒发情感,作品多深具历史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出都》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诗人对国家的兴亡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与惆怅,因而写下此诗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出都》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于兴亡变化的深刻感受。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夕阳”、“老树”等,既表现了自然的景象,又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凉。特别是在“沧海忽惊龙穴露”一联中,诗人以大海的神秘与变化,映射出人世间的不可捉摸与变幻无常。在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无奈,尽管世间的美好如同琼华般被铲除,唯有在西山的泪水中留下伤感的回忆。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沧海”象征什么?
A. 人生的浩瀚
B. 乡愁
C. 家园
诗人通过“老树遗台”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遗憾
C. 对未来的希望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
C. 乡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元好问的《出都》与李白的《登高壮观》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与历史的感悟,但元好问更加强调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孤独,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豪情与壮观的气势。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较大差异,但都富有哲理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