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衡山》

时间: 2025-05-07 06:20:44

诗句

昔别青衿子,今为白发翁。

此行何日见,多难向来同。

官事酣歌里,湖山秀句中。

风尘莫回首,留眼送归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44

原文展示:

送张衡山
陈师道 〔宋代〕
昔别青衿子,今为白发翁。
此行何日见,多难向来同。
官事酣歌里,湖山秀句中。
风尘莫回首,留眼送归鸿。

白话文翻译:

昔日我们还是青葱少年,如今却已变成白发老翁。
这次分别,不知何时再见,过去的艰难困苦往事我们同舟共济。
在官场的繁忙和欢歌笑语中,山水之美和诗句依然令人陶醉。
不要回头看那些风尘往事,留眼送走那归来的鸿雁。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衿子:指年轻时的书生,青衿是古代读书人的服饰颜色。
  • 白发翁:指年老的男子,形容从青少年走向老年的过程。
  • 何日见:意为不知何时再相见,表达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叹。
  • 多难:指过去经历的困苦与艰难。
  • 官事:指与官职、政务相关的事务。
  • 酣歌:形容尽兴的歌唱。
  • 湖山秀句:指美丽的湖山风景与优美的诗句。
  • 风尘:指旅途中的艰辛和尘世的纷扰。
  • 归鸿:指归来的鸿雁,象征离别与重聚。

典故解析:

“青衿”与“白发”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与重逢的情感。鸿雁作为信使,古往今来常用以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4-1106),字师道,号天池,晚号南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张衡山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不仅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也寄托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张衡山》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中浓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使其具有深刻的内涵。开头两句,诗人以“昔别青衿子,今为白发翁”拉开了时间的跨度,描绘了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的变化,令人感到岁月无情,时光荏苒。接下来的“此行何日见,多难向来同”则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和对往昔艰难岁月的共同回忆,情感更加深厚。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到“官事酣歌里,湖山秀句中”,展现了即使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仍然能找到诗意与美好的瞬间,显示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而最后两句“风尘莫回首,留眼送归鸿”则是对过往风尘的告别,强调了向前看的积极态度,同时又暗藏着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别青衿子:回忆起与张衡山年轻时的分别,青衿象征着青春与理想。
  2. 今为白发翁:现在已经到了老年,岁月的流逝让人感慨万千。
  3. 此行何日见:表达对未来再相见的渴望与不确定。
  4. 多难向来同:共同经历的艰难时光,是友谊的见证。
  5. 官事酣歌里:在繁忙的官场与欢歌笑语中,诗人与友人依然能找到乐趣。
  6. 湖山秀句中:自然的美景与诗句让人陶醉,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7. 风尘莫回首:劝诫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经历,强调向前看。
  8. 留眼送归鸿:把目光留给归来的鸿雁,象征着希望与重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青衿子”与“白发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的不同阶段比作青衿和白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意象:使用“湖山”,“鸿”等意象,寄托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人际关系与自然美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衿:象征青春与理想,代表年轻的书生。
  • 白发:象征成熟与苍老,反映岁月的流逝。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代表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 鸿雁:象征离别与重聚,寄托了对友谊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衿子”指的是什么? A. 青年读书人
    B. 白发老人
    C. 官场人士
    D. 游子

  2. 诗中提到的“风尘”主要指什么? A. 美好事物
    B. 旅途的艰辛
    C. 青春年少
    D. 诗句优美

  3. 诗人对张衡山的感情是? A. 失望
    B. 感慨与怀念
    C. 轻视
    D. 忘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送友人》(王之涣)与《送张衡山》同样表达了分别之情,但王之涣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陈师道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和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勾践灭吴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酹江月·驿中言别 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 穆穆清风至 七日夜女歌·其二 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 七日夜女歌·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龜字旁的字 保单 瓦字旁的字 徇国忘家 笑不可仰 涕开头的成语 满载而归 三句话不离本行 鬼神不测 屮字旁的字 荣结尾的成语 昽列 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克字旁的字 手影戏 名正言顺 包含酣的成语 鲜艳艳 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