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4:55
耕桑战伐饱曾经,庙毁村荒不乞灵。
尚有君王盘马迹,至今草木不能青。
这片土地曾经耕种桑树、打过战争,经历了许多繁华与苦难,如今庙宇毁坏,村庄荒凉,已不再向神灵祈求帮助。唯有那位君王曾在此骑马的痕迹仍在,然而时至今日,草木依然无法生长茂盛。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字景舜,号青瞿,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情的洞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盘马山》通过对土地和社会的描绘,展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世的无常。开篇提到“耕桑战伐”,不仅描绘了古时的繁荣,亦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随着庙宇的毁坏和村庄的荒凉,诗人流露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尤其是“尚有君王盘马迹”的意象,既象征着权力的辉煌,又暗示了权力的短暂和历史的轮回。最后一句“至今草木不能青”,则用草木的凋零来突出人间的苦难,反映出社会的困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结合,揭示了历史的沉重,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惋惜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反映出时代的无情与人情的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庙毁村荒”表达了什么样的景象?
“至今草木不能青”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师道的《盘马山》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动荡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苦难与国家的沦陷,而陈师道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