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杏溪十首。杏水》

时间: 2025-04-22 23:33:40

诗句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33:40

杏溪十首·杏水

作者:姚合 〔唐代〕

原文展示: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溪不与江水相连,而是从树林中央自流而出。溪水穿过花丛,流向远方,一座山中弥漫着杏花的香气。我常常带着茶杯,每天来此品尝。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与江水接:指小溪与江水没有交汇,强调其独立性。
  • 自出林中央:形容溪水从树林中间涌出,展现自然的清幽。
  • 穿花复远水:溪水穿过花丛,流向远方,生动描绘了溪水流淌的景象。
  • 闻杏香:在山中可以嗅到杏花的香味,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整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80-842年),字子云,号维舟,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来辞官归隐,生活简朴。其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姚合晚年时期,正值他辞官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阶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体现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杏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小溪的独立流淌,穿越花丛,流向远方,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作者通过简单的词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品茶的悠闲心境。

诗的开篇通过“小溪不与江水接”的描写,体现了小溪的独特和清新,与江水的浩大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穿花而流的溪水,带来一阵阵杏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则不仅表明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简单而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品茶静思,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与江水接:开头便设定了一个独立、清幽的环境。
  • 自出林中央:表现了溪水的自然来源,强调了生机与活力。
  • 穿花复远水:形象生动,表现了溪水与花朵的亲密关系。
  • 一山闻杏香: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芬芳。
  • 我来持茗瓯: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追求简朴的快乐。
  • 日屡此来尝: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日常性和习惯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溪与江水作比较,突出小溪的独特。
  • 拟人:溪水与花相互穿插,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繁忙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水: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源泉。
  • :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暗示着自然的芬芳和生活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溪与江水的关系是?

    • A. 相连
    • B. 不相连
    • C. 交汇
    • D. 源于
  2. “我来持茗瓯”中的“茗瓯”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茶杯
    • C. 酒杯
    • D. 碗

答案:

  1. B. 不相连
  2. B. 茶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环境变化带来的情感。
  • 《春夜喜雨》: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姚合诗集解读》

相关查询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裴虬与讨臧玠故有行营) 白帝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 孟冬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陟岵陟屺 三框儿的字 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吟集 入字旁的字 包含胃的词语有哪些 史争旦夕 遇人 孟极 豕字旁的字 偷渡 盲者得镜 建之底的字 鉥心刳形 包含梃的词语有哪些 闰朝 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遐方绝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