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杏溪十首。望江峰》

时间: 2025-04-23 01:41:27

诗句

念昔有此峰,在彼江陵先。

举世未能知,愚亦望同贤。

我来心益闷,欲上天公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1:41:27

原文展示:

念昔有此峰,在彼江陵先。
举世未能知,愚亦望同贤。我来心益闷,欲上天公笺。

白话文翻译:

曾经有这样一座山峰,位于江陵之前。
全世界都未曾知道,愚钝的人也希望能与智者相同。我来到这里,心中更加烦闷,想给天公写封信。

注释:

字词注释:

  • 念昔:回想过去。
  • 此峰:指代眼前的山峰。
  • 江陵: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 愚亦望同贤:愚笨的人也希望与贤者同在。
  • 天公笺:天公指天帝,笺是信纸,意指向天帝诉说心中烦闷。

典故解析:
“江陵”在历史上是重要的地理位置,许多文人墨客常在此吟咏。提到“同贤”,体现了对智者的向往和自我反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80年,卒于约850年。他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姚合的诗风清新、细腻,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望江峰》创作于姚合的晚年,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内心感到无奈与烦闷,从而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望江峰》通过对一座山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当下的困惑。开头二句“念昔有此峰,在彼江陵先”,既表现了对江陵美景的怀念,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变化。山峰作为自然的象征,代表着不变的永恒,而诗人内心的烦闷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举世未能知,愚亦望同贤”,则反映出诗人对智慧和知识的渴望,表达了对世人无知的失望与对贤者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最终以“欲上天公笺”收尾,强烈地传达出诗人想要倾诉的愿望,以及对解脱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念昔有此峰:回忆过去曾经有这样一座山峰,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在彼江陵先:说明这座山峰位于江陵之前,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个人的渺小。
  • 举世未能知:表达对世人的无奈,认为大家都不理解自己的感受。
  • 愚亦望同贤:即使是愚笨的人,也希望能和聪明人一样,体现了对智慧和理想的向往。
  • 我来心益闷:自己来到这里,心情变得更加烦闷,感受到环境与内心的对立。
  • 欲上天公笺:想要向天帝写信,诉说自己的心情,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永恒与个人的烦闷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心情拟人化,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象征:山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而江陵则代表了历史与现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强调了对智慧的渴望与对世俗无知的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江陵:代表历史与记忆的地点。
  • 天公笺:象征对神明的诉说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陵”是指哪个地方?

    • A. 湖北省
    • B. 江苏省
    • C. 浙江省
    • D. 四川省
  2. 诗人想向谁写信?

    • A. 朋友
    • B. 天公
    • C. 艺术家
    • D. 自己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愤怒
    • C. 烦闷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姚合的《望江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姚合更注重于内心的烦闷与对智慧的渴望,而王维则传达了一种宁静与淡泊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唐代文学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田舍即事十首 以王家酒寄陈北山得二绝句诮酒味不如旧日之 五言二十韵别方氏长孙女 送质甫侄铨试 杂咏一百首 其十一 尹伯奇 春旱忽两五绝 征妇词十首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 其一 又和喜雨四首 和竹溪三诗·昌黎与孟简尚书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式百样 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羽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狗心狗行 身段 及瓜而代 包含爪的成语 皿字底的字 抬写 帘视壁听 浴血 倚门 相配 力字旁的字 经纬万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