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4:16
别无穴隙可鑽窥,常恐冥行践骇机。
恰则赐环烦内引,俄然只履已西归。
都忘紫禁烟花绕,绝喜青山笋蕨肥。
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诗人感到无处可逃,时常担心在黑暗中误入险境。恰好在此时,内心的烦恼和诱惑使他不得不回归现实。渐渐地,他忘记了繁华的紫禁城,只沉浸在青山翠竹的宁静之中。然而,水村的老人却对他投以冷笑,似乎在嘲讽他对世俗纷争的执着和无奈。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德明,号天池,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困惑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无奈。
刘克庄的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起初,诗人感到无处可逃,仿佛生活在黑暗中,随时可能被险境所困扰。这种状态反映了他对社会复杂性的思考,尤其是面对权力与欲望时的无奈。接着,诗人以“赐环烦内引”揭示出内心的困惑与诱惑,仿佛一条看不见的线将他牵引回归现实。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逐渐忘却了繁华的紫禁城,转而欣赏青山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这种转变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疏离,更是对心灵归属的探索。
最后,诗人提到水村翁的冷笑,似乎在揭示世俗对追求名利的讽刺与嘲弄。水村翁的冷笑不仅反映了对诗人内心矛盾的看透,也暗示着对世俗纷争的无奈与不屑。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通过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人对世俗繁华的追求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禁”指的是哪个地方?
“恰则赐环烦内引”中的“赐环”指的是什么?
水村翁的冷笑表现了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