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

时间: 2025-04-29 12:49:39

诗句

东园三日两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9:39

原文展示:

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
东园三日两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茶花在冬至至清明期间不断绽放的景象。东园里,连续的风雨使得桃花和李花纷纷飘落,地面上满是花瓣。然而,唯有山茶花却依然在寒冷中坚韧不拔,绿叶丛中又绽放出几枝鲜红的花朵。

注释:

  • 东园:指东边的园子,作为诗中描绘的场景。
  • 三日两兼风:三天中有两天刮风,形容天气不佳。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的花卉,但在风雨中凋零。
  • 惟有:只有,强调山茶花的独特之处。
  • 偏耐久:特殊的耐受力,表明山茶花的顽强生命力。
  • 绿丛:绿色的丛林,指山茶花的枝叶。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常以植物花卉象征人情世态的传统。山茶花作为耐寒的花种,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富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感。陆游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其作品中常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坚韧和自然美的赞美。山茶花在冬春之交的盛开,正好对应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尽管面临困境,依旧要坚强地生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茶花的特性,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韧性。诗中描绘的东园情景,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生态度的隐喻。桃李的飘零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生命的易逝,而山茶花却在逆境中迎风而立,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陆游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这一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桃李花的凋零,传递出一种惆怅的情绪,似乎在感叹春天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而最后两句则突然转向,强调了山茶花的坚韧,给人一种振奋的力量。这种对比手法,使整首诗在感情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园三日两兼风:东园的美景被风雨破坏,传达出春天的无常。
  2. 桃李飘零扫地空:桃花和李花的凋落,象征着短暂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3. 惟有山茶偏耐久:山茶花的坚韧与耐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4. 绿丛又放数枝红:在绿叶丛中,依然有鲜红的花朵,象征希望与生命力。

修辞手法:

  • 对比:桃李的凋零与山茶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主题。
  • 拟人:将花卉赋予生命,增强情感表现。
  • 排比:用相似的句式结构强调情感和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强调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的精神。山茶花的坚韧象征着人应有的品格,鼓舞人们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茶花:象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 桃李:代表短暂的美丽,易逝的生命。
  • 东园:自然美的象征,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卉有哪些? A. 牡丹
    B. 桃花和李花
    C. 山茶花
    D. 樱花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生命的坚韧? A. 桃李
    B. 山茶花
    C. 柳树
    D. 菊花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常
    B. 爱国情怀
    C. 坚韧与希望
    D. 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

  1. B,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在描绘春天时,均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杜甫的《春望》更多地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陆游的《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则侧重于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希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但表现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钦圣宪肃皇后挽词二首 送泽之过维扬 智宝院後楼怀胡元茂 渔家傲(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 上赵使君 次韵杨内翰赠诸进士 猴马 菩萨蛮(七夕) 别威德寺 答颜生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赃赎 腹中兵甲 如蹈汤火 包含鹉的词语有哪些 淹荠燎菜 铁树开华 魄荡魂飞 龍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止字旁的字 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略 答复 日中将昃 自字旁的字 急躁冒进 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