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5:30
满庭芳 春暮送玉泉妹赴湘潭
作者: 吕景蕙 〔近代〕
南浦歌残,河桥烟冷,绿波时荡寒云。
远山如黛,翠影落芳樽。
最是长亭倦柳,一丝丝识就离痕。
凝眸处,漫天烟絮,似我惜馀春。
销魂。芳草路梦随帆远,愁共诗新。
任拣花开遍,摇落江滨。
此后潮回湘水,秋风起可忆鲈莼。
人去也,几声柔橹,寂寞倚黄昏。
南浦的歌声已经消散,河边的桥上烟雾弥漫,绿波轻轻荡漾着寒冷的云彩。远处的山脉如同黛色,翠绿的影子倒映在酒樽上。最让人感伤的是长亭边的倦柳,轻轻一丝丝识别出离别的痕迹。凝视的地方,漫天的烟絮,似乎在让我惋惜这即将逝去的春天。心中满是愁绪。芳草路上的梦随着帆船远去,愁苦与新诗交织。任凭花瓣随意飘落,洒落在江边。此后潮水再回到湘水,秋风起时可忆起那鲈莼。人已经离去,只有几声柔和的橹声,寂寞地倚靠在黄昏时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吕景蕙,近代诗人,擅长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情感,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暮晚,正值送别友人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思考。
《满庭芳 春暮送玉泉妹赴湘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暮色和离别的愁苦。全诗通过南浦的歌声、河桥的烟冷、远山的黛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的氛围。尤其是“最是长亭倦柳,一丝丝识就离痕”,深刻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心中的牵挂。
诗中“凝眸处,漫天烟絮,似我惜馀春”更是点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虽然春天即将过去,但这份情感却是历久弥新。最后两句“人去也,几声柔橹,寂寞倚黄昏”,以寂寞的黄昏作为结尾,增强了诗中的孤独感与思念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生活的感慨。
逐句解析:
南浦歌残,河桥烟冷,绿波时荡寒云。
描绘了南方水边的宁静与冷清,歌声已然消散,给人一种空寂的感觉。
远山如黛,翠影落芳樽。
远处的山青如黛,倒映在酒樽中的翠影,表现了优雅的自然景色。
最是长亭倦柳,一丝丝识就离痕。
长亭边的柳树显得疲倦,隐喻离别的伤感,细微的离痕令人深思。
凝眸处,漫天烟絮,似我惜馀春。
诗人凝视天空烟絮,感慨春天的即将逝去,心中充满惋惜。
销魂。芳草路梦随帆远,愁共诗新。
诗人感到心神俱醉,芳草路上的梦随着船只远去,愁苦的情感与新诗交织。
任拣花开遍,摇落江滨。
不管花儿如何盛开,最终都将随风飘落,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此后潮回湘水,秋风起可忆鲈莼。
潮水再回湘水,秋风起时思念鲈莼,蕴含对故乡的怀念。
人去也,几声柔橹,寂寞倚黄昏。
人已离去,唯有几声橹声,孤独地倚靠在黄昏,形成强烈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传达出浓厚的乡愁与离别的伤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南浦歌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寂寞
c) 愤怒
“人去也,几声柔橹”中的“柔橹”指什么?
a) 船只的声音
b) 人的声音
c) 风的声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吕景蕙的《满庭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吕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的作品则更关注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
推荐书目:
此内容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满庭芳 春暮送玉泉妹赴湘潭》的诗意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