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53:21
作者: 王步青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疏篁雨过夕阳明,半亩荷塘秋气清。
正欲隔篱呼酒伴,刚逢别浦送蝉声。
地偏长结枌榆友,性远还寻鸥鹭盟。
一榻草堂高卧稳,东山千古有余情。
在细雨过后,夕阳明媚,竹林间显得愈加清新;
半亩的荷塘,秋意渐浓,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气息。
我正想隔着篱笆呼叫朋友一起喝酒,
却恰逢河边传来蝉鸣的声音。
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我与榆树和枌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而我性情疏远,却又时常寻求与海鸥和白鹭的契合。
在这草堂中高卧,生活安稳,
东山的情怀,千古传承,依然萦绕在心间。
王步青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竹里晚眺》创作于清代,诗人写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渴望。
《竹里晚眺》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细雨过后的竹林、夕阳的明媚和荷塘的清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友谊的渴望,表现了诗人身处偏僻之地的孤独感。在“正欲隔篱呼酒伴”中,诗人渴望与友人共饮的情感显得尤为真挚,而“刚逢别浦送蝉声”则将这种孤独与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最后,诗人以“东山千古有余情”结束,显示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眷恋,传达出一种长久的情感寄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中“疏篁雨过夕阳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清晨的竹林
B. 雨后的竹林与夕阳
C. 黄昏的湖边
诗人为何想要呼酒伴?
A. 因为无聊
B. 想要分享快乐
C. 享受孤独
“地偏长结枌榆友”中的“枌榆”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树木
C. 酒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感悟。两者皆体现了清新淡泊的情怀,但王步青的作品更显孤独与寻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