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54:07
摧颓岩壑间,磊落得天顽。
香叶低渐水,余根倒挂山。
白猿窥子落,黄鹤认巢还。
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
这首诗描写了一棵古松在崩塌的山石间蓬勃生长的景象。松树在岩壑之间屹立,它的枝干像是顽强的石头一样坚韧。它的香叶低垂,渐渐地靠近水面,根部则倒挂在山上。白猿在树上窥视着幼子,黄鹤则回到自己的巢中。不久,松树可能会变成石头,而苔藓的痕迹则已在老去的石头上留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亦以诗词见长,风格简练、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古松》是在作者游历山水时,观察到古松的坚韧与顽强,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生机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此诗体现了对古老生命的珍视,以及自然与人类生命的深邃联系。
《古松》通过对古松生长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悟。诗的开头“摧颓岩壑间”,首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描绘了松树生长于险峻山石之间的艰难环境。接下来的“磊落得天顽”,则通过“磊落”一词,强调了松树的坚韧不拔,暗示着一种不屈的生命力。
“香叶低渐水,余根倒挂山”描绘了松树的生长形态,香叶低垂,似乎与水面亲近,根部却在悬崖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松树在逆境中的顽强生长。诗中的动物形象,如“白猿”和“黄鹤”,不仅丰富了画面,更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表现了自然中各种生命的和谐共存。
最后两句“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则引入了时间的概念,暗示着古松终将化为石头,苔藓的痕迹则在石头上留下岁月的印记。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令整首诗更具哲理性。诗人在赞美古松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松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与自然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古松的生长环境与周围生物,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与生命的顽强。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白猿和黄鹤
B. 老虎和狮子
C. 熊猫和猴子
诗中“香叶低渐水”中的“香叶”指的是什么树的叶子?
A. 柳树
B. 古松
C. 桃树
诗意中,松树的根部是如何生长的?
A. 扎根于土壤中
B. 倒挂在山上
C. 漂浮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