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题李水部产水别业》

时间: 2025-05-04 05:55:15

诗句

茅茨临素产,沃野带长林。

日永一堂静,草生三径深。

销忧何用酒,为乐不须琴。

扰扰市朝客,无人知此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15

原文展示:

茅茨临素产,沃野带长林。
日永一堂静,草生三径深。
销忧何用酒,为乐不须琴。
扰扰市朝客,无人知此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茅草屋旁边的田野肥沃,四周环绕着长长的树林。阳光洒在屋内,显得格外安静,草丛深处的小径几乎被野草覆盖。面对忧愁,喝酒又有什么用呢?为了快乐又何必弹琴呢?城市的喧嚣和繁忙的客人们,谁又能真正了解我的内心呢?

注释:

  • 茅茨:指茅草屋顶的屋子。
  • 素产:素,指素雅、朴素;产,指出产、生产。
  • 沃野:肥沃的土地。
  • :环绕、围绕。
  • 三径:指三条小路。
  • 销忧:消除忧愁。
  • 市朝:城市和朝廷,指繁华的地方。
  • 扰扰:形容嘈杂、纷扰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市俗的思想。诗人司马光在历史上以其治国理政的才华而著称,也曾经历政坛的波折,因此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他在政治上主张稳健和理性,反对急功近利的做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司马光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市朝的厌倦,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歌鉴赏:

《寄题李水部产水别业》是一首典雅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恬静、优雅的生活场景,茅草屋、肥沃的田野和长长的树林,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这种画面不仅令人神往,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尤其在“销忧何用酒,为乐不须琴”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对外界享乐的冷漠,强调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两句“扰扰市朝客,无人知此心”则揭示出一种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无奈,尽管生活在繁忙的城市中,真正能理解他的人却寥寥无几。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深刻内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茨临素产:茅草屋旁边有一片清雅的田地,突出自然的朴素和宁静。
  2. 沃野带长林:肥沃的土地被长长的树林环绕,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3. 日永一堂静:阳光洒在屋内,形成一片安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享受宁静生活的心态。
  4. 草生三径深:草丛深处的小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不被打扰的人生。
  5. 销忧何用酒:面对忧愁,喝酒又有什么用,反映出对外在享乐的质疑。
  6. 为乐不须琴:为了寻求快乐,不必依赖乐器,强调内心的满足感。
  7. 扰扰市朝客:繁华的城市中人来人往,表现出市俗的喧嚣与浮躁。
  8. 无人知此心:无人能够了解自己的内心,表达出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田园生活与市朝喧嚣,突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
  • 意象:诗中运用了自然的意象(如茅草、沃野、树林等),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
  • 拟人:虽然诗中没有明显的拟人,但用“无人知此心”赋予了心情以生命感,使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内心孤独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清高、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茨:象征简朴与自然,代表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沃野:象征丰饶与生机,寓意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 长林:象征庇护与宁静,展示出自然的美好和诗人心中的理想。
  • 三径:象征人生的道路,暗示人生的选择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销忧何用酒”意思是: A. 喝酒可以消愁
    B. 喝酒无益于消愁
    C. 酒是快乐的必需品
    D. 酒可以带来宁静

  2.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繁华市朝的厌倦? A. 日永一堂静
    B. 草生三径深
    C. 扰扰市朝客
    D. 沃野带长林

  3. 诗人表现内心孤独的句子是: A. 为乐不须琴
    B. 无人知此心
    C. 销忧何用酒
    D. 茅茨临素产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司马光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诗歌更强调自然的闲适与内心的自由,而司马光则在宁静中流露出对市俗的思考与批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相关研究
  • 司马光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专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凄凉犯 故都寒冱梅种难活去岁江南归来载取四株种植庭前只活一本纸窗草荐勤加护持词以纪之和白石韵 凄凉犯 夜泊万福桥 凄凉犯 凄凉犯 甲午闰重阳与诸子访杭州西溪 凄凉犯 凄凉犯 凄凉犯 漓江泛舟欲访李晋王遗迹未得遇雨归时天尽墨矣 凄凉犯 墨梅 凄凉犯 己未除夕 凄凉犯·重台水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挟朋树党 御裹 蟨蛩 辑志协力 洗雪逋负 灵雨随车 建之底的字 包含蹉的词语有哪些 行曦 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针结尾的成语 楞人 干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水性随邪 与人无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