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6:54
渡江云
那回曾记否,倚蓬窗剪烛,絮语别杭州。
怅烽烟一霎,鼓角城边,惊起木兰舟。
杨花似雪,早飞上羁旅人头。
还怪它柳丝如线,无力绾离愁。
悠悠。前重云树,万叠烟峦,便还家梦有。
料梦也风吹不到,旧日妆楼。
而今反悔当时误,甚无端浪迹浮鸥。
游倦矣天涯何事句留。
你还记得那一次吗?倚在蓬窗前,剪着烛光,轻声细语道别于杭州。
心中怅惘,在烽火狼烟的瞬间,鼓声和号角在城边响起,惊起了木兰舟。
杨花飘落如雪,早已飞到漂泊者的头上。
怪不得那柳丝如同细线,无力缠绕住离愁。
悠悠长叹,前面重重云树,万叠烟峦,家乡的梦依旧存在。
可惜梦中也被风吹不到,昔日的妆楼已成空。
如今我后悔当初的错误,何必无端在天涯浪迹如浮鸥。
游玩疲倦了,天涯何事能留住我?
赵我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词作和诗作见长,文风清丽、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渡江云》创作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的反思之际,表现了他在游历过程中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怀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心境交融,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渡江云》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那回曾记否”引入,唤起了对往昔的追忆,随后描绘了在杭州别离的情景,烛光摇曳和温馨的低语让人感受到亲密与依依惜别。接着,诗人转而描写战乱带来的忧虑与惊慌,烽烟与鼓角声表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诗中“杨花似雪”与“柳丝如线”的意象相互对照,前者指代飘散的心情,后者则代表离愁的缠绵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结尾部分,诗人直面自己对过往的反思,表达出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懊悔与疲惫,令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增添了一丝沉重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也由怀念逐渐转向失落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描绘。
那回曾记否,倚蓬窗剪烛,絮语别杭州。
怅烽烟一霎,鼓角城边,惊起木兰舟。
杨花似雪,早飞上羁旅人头。
还怪它柳丝如线,无力绾离愁。
悠悠。前重云树,万叠烟峦,便还家梦有。
料梦也风吹不到,旧日妆楼。
而今反悔当时误,甚无端浪迹浮鸥。
游倦矣天涯何事句留。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追忆、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反映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人情感的脆弱与无奈。
“倚蓬窗剪烛”中的“剪烛”意指:
A. 切割蜡烛
B. 调整烛光高度
C. 点燃蜡烛
D. 关闭蜡烛
“杨花似雪”中的“似”表示:
A. 真实的相似
B. 比喻关系
C. 完全相同
D. 轻微的相似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愉
B. 忧伤
C. 愤怒
D. 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