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7:37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
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
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
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在后亭小憩了一会儿,醒来时已是春天的黄昏。
刚刚苏醒,眼睛仍然有些昏沉,心中无所思虑却又恰恰安定。
心境澄明恬淡,远离了万千烦恼。
此时的内心了然无物,无法用任何东西来比喻。
本来这里就是没有任何事物的地方,也可以称之为不需要的境地。
行禅和坐忘,归根结底并无不同的道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直白易懂,内容丰富,尤其以“乐府诗”闻名,关注民生,表达对社会的关切。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睡起晏坐》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代正值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诗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对禅理的理解。
《睡起晏坐》是一首表现内心宁静、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作。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春天黄昏时分醒来的情景,展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前两句“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营造了一个悠闲、放松的氛围,体现了诗人的恬淡生活态度。后续的“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则进一步传达了诗人清醒却又不受外界影响的内心状态。
诗中“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放弃了世俗的纷扰,回归本性,突出了无欲无求的理想境界。最后两句“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则是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强调了行与静、动与静的统一,表达了诗人在精神修行中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融合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中“后亭”指的是:
A. 前面的亭子
B. 后面的亭子
C. 庭院
D. 房间
“无思心正住”中的“无思”是什么意思?
A. 有很多思虑
B. 没有任何思虑
C. 不知道思虑
D. 思虑繁杂
诗的中心思想是: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C. 对春天景色的描绘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