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秋轩》

时间: 2025-08-09 12:10:05

诗句

清飚动萧瑟,翠樾减婆娑。

却爱夜来月,满窗寒影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2:10:05

原文展示: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秋轩 清飚动萧瑟,翠樾减婆娑。 却爱夜来月,满窗寒影多。

白话文翻译:

清凉的风吹动着萧瑟的气息,翠绿的树叶减少了摇曳。 我却喜爱夜晚的月亮,满窗都是寒冷的月光。

注释:

  • 清飚:清凉的风。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或景象。
  • 翠樾:翠绿的树荫。
  • 婆娑:形容树枝摇曳的样子。
  • 寒影:指月光照射下的影子,带有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净居时所作,表达了对秋夜月光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净居时所作,净居是他隐居的地方,诗中表达了他对秋夜月光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景色,通过“清飚动萧瑟”和“翠樾减婆娑”两句,传达了秋风的清凉和树叶的摇曳,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后两句“却爱夜来月,满窗寒影多”则转折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月光的偏爱,月光透过窗户,投下寒冷的影子,增添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美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飚动萧瑟”:清凉的风吹动,带来萧瑟的感觉,形容秋风的特性。
  2. “翠樾减婆娑”:翠绿的树荫减少了摇曳,暗示秋天的树叶开始凋零。
  3. “却爱夜来月”:转折表达作者对夜晚月光的喜爱。
  4. “满窗寒影多”:月光透过窗户,投下许多寒冷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翠樾减婆娑”中,将树叶的摇曳拟人化为“婆娑”,增强了形象感。
  • 转折:“却爱夜来月”通过转折,突出了作者对月光的偏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秋夜月光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通过描绘秋风的清凉和树叶的摇曳,以及月光的寒冷影子,展现了作者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 清飚:象征秋风的清凉。
  • 萧瑟:象征秋天的萧条。
  • 翠樾:象征秋天的树荫。
  • 婆娑:象征树叶的摇曳。
  • 夜来月:象征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 寒影:象征月光的寒冷和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飚动萧瑟”形容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风 B. 夏天的风 C. 秋天的风 D. 冬天的风
  2. “翠樾减婆娑”中的“婆娑”是什么意思? A. 树叶凋零 B. 树叶摇曳 C. 树叶茂盛 D. 树叶静止
  3. 作者在诗中最喜爱的是什么? A. 秋风 B. 树叶 C. 月光 D. 影子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景,表达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文同《秋轩》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文同更注重对月光的感受,而王维则更注重对山水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伏仙岩颂 古渔父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次韵寅庵四首 采桑子(送彭道微使君移知永康军) 谪居黔南十首 宋宗儒真赞 谢张泰伯惠黄雀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替当 走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故弄虚玄 奇绝 思患预防 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弃邪 眼明手快 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尣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吟笺 冰解冻释 月字旁的字 言者弗知 冲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