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退庵》

时间: 2025-04-27 15:01:18

诗句

未老先求退,题庵乃自呼。

有才须进用,能保此名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18

原文展示:

未老先求退,题庵乃自呼。有才须进用,能保此名无。

白话文翻译:

虽然还未老去,却已寻求退隐;题写庵名,乃是自我称呼。有才华应当进取使用,能否保持这样的名声呢?

注释:

  • 未老先求退:指在年纪尚轻时就寻求退隐。
  • 题庵乃自呼:题写庵名,即给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这里指作者自称为“退庵”。
  • 有才须进用:有才华的人应当被任用,发挥其才能。
  • 能保此名无:能否保持这样的名声,即保持退隐不仕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淡泊态度和对退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年轻时就有退隐的念头,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未老先求退”和“题庵乃自呼”表达了作者对退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有才须进用”一句,既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期望,希望有才华的人能得到应有的任用。而“能保此名无”则流露出对保持清高名声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老先求退”:表达了作者在年轻时就对退隐生活的渴望,显示了其超前的思想和对世俗的厌倦。
    • “题庵乃自呼”:通过给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退隐生活的认同和自我定位。
    • “有才须进用”:这句话既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期望,希望有才华的人能得到应有的任用。
    • “能保此名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保持清高名声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未老先求退”与“有才须进用”形成了意义上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题庵乃自呼”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退隐生活的自我认同。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保持清高名声的担忧,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退庵”:象征着退隐生活,是作者自我认同的象征。
    • “有才”:象征着作者的才华和自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退庵”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居所 B. 作者的朋友 C. 作者的别号 D. 作者的藏书室

  2. “有才须进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期望? A. 希望自己能得到任用 B. 希望社会能任用有才华的人 C. 希望自己能保持清高的名声 D. 希望自己能退隐

  3. 诗中的“能保此名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退隐生活的向往 B. 对保持清高名声的担忧 C. 对社会的不满 D. 对才华的自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退庵》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保持清高名声的担忧,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次奉少游梅韵 瓦店雨作四首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真清亭 正月二十四夜,朱师古少卿招饮小楼看灯二首 芗林五十咏 其十四 竹斋 赠刘惠卿二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字旁的字 铜板 魚字旁的字 干戈 包含睇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铢寸累积 姻媾 包含谋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女直字 双人旁的字 检禁 抱宝怀珍 汗流接踵 自弃自暴 包含鼯的词语有哪些 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戈的词语有哪些 纬武经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