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12:45
闻威州诸羌退听,边事已宁,少城筹边楼阑槛
筹边楼上美髯翁,赤白囊飞笑语中。
勃律天西元采玉,蓬婆雪外昨分弓。
踏筵舞罢平阑月,横槊诗成满袖风。
诸校各能歌破阵,何须琴里听平戎。
听说威州的羌族退兵,边境事务已经安定,少城的边楼上,筹备着边防的高台。
高台上坐着一位美髯的老者,手中摇动着赤白相间的囊袋,欢声笑语不断。
从勃律天西边传来元采玉的消息,蓬婆雪外的弓箭也在昨夜分开。
宴席上的舞蹈刚刚结束,月光照耀下,诗篇已经成型,微风拂袖。
各个学校的士子都能高歌破阵的情景,何必在琴声里听那平戎的歌谣呢。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雪窗,江苏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边疆战争频繁,国家面临许多外患。诗人通过描写边防的平静和士人们的欢娱,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闻威州诸羌退听》是范成大的边塞诗,展现了边境地区的安宁与欢乐。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美髯翁的欢声笑语,营造出一种节庆般的氛围,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珍惜。诗的开篇提到“边事已宁”,已经暗示了战争的结束,随后通过“筹边楼上”引出高台之上的人物,寓意边防的重视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诗中“踏筵舞罢平阑月”,展现了宴席结束后,月光下的宁静与和谐,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横槊诗成满袖风”则象征着士人们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追求,形成了诗歌与战斗的鲜明对比,突显出文人雅士的思想境界。最后一句“何须琴里听平戎”,意在表明士子们已能用自己的才华去骄傲地声讨敌人,无需再依赖传统乐器的伴奏,彰显出他们的自信与力量。
诗歌通过描绘边防的安宁与士人们的欢愉,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文人对文化与战争的思考,体现了士人的自信与力量。
诗中提到的“美髯翁”主要象征什么?
A. 战士
B. 文人
C. 商贾
D. 农民
“何须琴里听平戎”中的“平戎”指的是什么?
A. 和平的生活
B. 战争的胜利
C. 传统的乐器
D. 士人的歌谣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战争
B. 渴望和平
C. 描绘自然
D. 追求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