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塞上》

时间: 2025-04-26 22:17:54

诗句

天设居庸百二关,祁连更隔万重山。

不知谁放呼延入,昨日杨河大战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54

原文展示:

塞上
李梦阳 〔明代〕

天设居庸百二关,
祁连更隔万重山。
不知谁放呼延入,
昨日杨河大战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居庸关被自然屏障所环绕,祁连山峰高耸,犹如重重叠叠的屏障。不知是谁将呼延部落放入这片土地,昨日在杨河的激烈战斗尚未平息。

注释:

  • 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延庆区,是古代防守北方民族入侵的重要关口。
  • 祁连:指祁连山脉,位于甘肃和青海的边界,是中国西北的重要山脉。
  • 呼延:历史上指的是呼延部,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
  • 杨河:指历史上发生战斗的地方,具体指哪场战斗需要根据历史文献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约1542-1620),字子华,号梦阳,明代诗人,擅长诗文,尤其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边疆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的时期。李梦阳在此背景下,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战事,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及对边疆士兵的敬意。

诗歌鉴赏:

《塞上》一诗以其雄壮的气势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边塞风光与战争的交织。诗的开头两句“天设居庸百二关,祁连更隔万重山”描绘了险峻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雄浑之感。居庸关的地理位置,象征着边防的险要,显示出前线的紧张局势。接下来的两句“不知谁放呼延入,昨日杨河大战还”则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呼延部落的入侵不仅是对边防的威胁,也意味着民族之间的斗争与冲突。

诗中通过对比自然的宏伟与战争的惨烈,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沉郁,展现了一个诗人在历史洪流中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士兵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设居庸百二关:天意造就了居庸关这道险要的关隘,强调了其重要性与壮丽。
  2. 祁连更隔万重山:祁连山重峦叠嶂,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暗示边防的艰难与险峻。
  3. 不知谁放呼延入:感叹呼延部落的入侵,不明其来源,隐含对敌人来袭的无奈与不解。
  4. 昨日杨河大战还:提及刚刚结束的战斗,反映了战火的频繁与激烈,传达出战争带来的急迫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居庸关”和“祁连山”,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夸张:如“万重山”,强调了山脉的高耸与雄伟。
  • 象征:居庸关象征着国防的坚固,呼延部落象征着外敌的入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反映了历史上战乱的无奈与对国家的深情,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关切与忠诚。

意象分析:

  • 居庸关:象征着国防的坚固与危机的临近。
  • 祁连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边疆的险恶。
  • 呼延部落:象征着外敌的威胁与民族冲突的现实。
  • 杨河:象征着战斗的激烈与历史的悲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填空:居庸关是位于__的重要防线。
  2. 判断题:李梦阳的《塞上》主要描绘了边塞的和平景象。(对/错)
  3.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战事的思考? A. 天设居庸百二关
    B. 不知谁放呼延入
    C. 昨日杨河大战还

答案:

  1. 北京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的艰难与战争的紧迫感,体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国家的深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用宜笑之语作) 蜡烛 望仙 秋蝶二首 其一 白角簟 芦花 春日宿崇贤里 芳草 赠僧 凤州北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嘉肴美馔 食鴈 反犬旁的字 视其所使 方字旁的字 季路一言 魚字旁的字 由开头的成语 历历在耳 板斧 付之流水 耸惧 長字旁的字 包含挽的词语有哪些 知巧 尣字旁的字 八街九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