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8:59
满江红 听雨
已黑疏窗,听不了雨声萧瑟。
似诉到别离儿女,临歧呜咽。
点滴不堪和雁下,凄清如向吟蛩说。
把银釭剔尽不成眠,明还灭。
云黯黯,笼纤月。
风细细,透重幕。
正漏壶欲断,檐牙犹滴。
似我频挥斑竹泪,怜他碎尽枯荷叶。
尽黄昏凄绝九回肠,愁重叠。
夜已深,窗外黑暗,我听不清窗外雨声的萧瑟,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情,让人心中呜咽。雨滴轻轻落下,仿佛在诉说着孤雁的悲鸣,清冷得像是对着吟唱的蛩虫倾诉。我点亮的银灯火光微弱,无法安眠,明亮的烛光又熄灭。云层阴沉,遮住了皎洁的月光;细风轻柔,透过重重的帷幕。此时雨水滴落得快要断了,而屋檐下依旧在滴水。就像我频频挥动斑竹,泪水涟涟,怜惜那破碎的荷叶。黄昏时分,愁苦缠绵,令人心如刀割,愁绪层层叠叠。
作者介绍:吴茝,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人生感悟和自然美。其诗词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雨夜,借助雨声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离愁,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人际关系疏离的背景。诗人在雨中回忆亲人,表达对离别的深切思念。
《满江红 听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离别的愁苦。开篇的“已黑疏窗”既是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窗外的黑暗与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雨声“萧瑟”,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每一滴雨都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诗中“点滴不堪”和“雁下”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雨水与孤雁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失去亲情的深切渴望与忧伤。
在描写夜晚的细腻之中,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光与影的对比。“把银釭剔尽不成眠,明还灭”,这句表达了在孤独中无法入眠的无奈,烛光的闪烁象征着希望的渺茫。诗中提到的“云黯黯,笼纤月”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暗示着内心的阴霾。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情感层层叠叠,最终凝聚成一股深重的离愁。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媒介,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孤独和对亲情的思念展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雨夜中的内心挣扎与情感的重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已黑疏窗”描绘的是哪种时间背景?
“点滴不堪和雁下”中,雁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诗人用“银釭”来形容什么样的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