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3:43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
谁料得狂风作崇,浮云为孽。
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
阴与霁,圆并缺。
难指准,休分别。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中秋佳节喜庆来临,急忙带酒上楼邀月共饮。
谁知狂风突起,浮云遮住了月亮。
我在栏杆前凝望,徒然孤独,无法让明镜悬挂在银阙上。
但席上依然舞姿轻盈,歌声低吟。
阴云与晴天,圆月与缺月,
难以分辨,要休要分。
况且赏心乐事,从来都是经过磨难的。
常常与一尊酒杯相伴欢笑,胜过虚度美好时光。
怪只怪在这坡仙底下事太愁苦,令人惊惧如白发苍苍。
作者介绍:京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借景抒怀,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中秋佳节,诗人本想邀请月亮共饮,然而遇到狂风与浮云的阻碍,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中秋节本是团聚与欢庆的时刻,但诗中却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满江红》通过描绘中秋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不可得之物的失落感。开篇以“喜见中秋”引入,氛围轻松愉悦,但随即转入狂风和浮云的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心的孤寂。诗中提到的“孤负阑干凝望眼”,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虽然有舞蹈与歌唱的欢愉,但这种欢愉却是短暂的,暗含着一种无奈与磨难的体验。整首诗在欢快与忧伤之间游走,最终以“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收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和对快乐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写这首诗是在什么节日?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