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1:00
《过严州章村放歌》
作者:杨万里
石崖削得瘦到筋,半点也无尘土痕。
正如狻猊走得渴,下赴江水一口吞。
严滩过却乌龙觜,两岸秋山夹秋水。
舟中小酌亦不遑,眼底生愁失苍翠。
尖峰已自刺大虚,峰头更立玉浮屠。
好山千只复万只,家里门前一只无。
这首诗描绘了严州章村的自然景色。石崖削得瘦如筋骨,没有一丝尘土的痕迹。就像狻猊(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口渴后急忙下水一口吞下江水。经过严滩时,看到乌龙的嘴尖,两岸秋山和秋水相夹。虽然在船上小酌一杯,但我却无暇顾及,眼底却因失去青翠的森林而生愁。尖尖的山峰已经刺入苍穹,峰顶上更矗立着如玉浮屠般的高塔。好山有千千万万,但我家门前却没有一座。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现自然之美。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历严州(今浙江省衢州市)章村期间,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自身生活环境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杨万里的《过严州章村放歌》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深厚感情。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严州的山水之美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开篇以“石崖削得瘦到筋”描绘出石崖的干净与单薄,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精致与坚韧。接着“半点也无尘土痕”,则强化了这份清新,突显出山水的纯净。
诗中提到的狻猊,带有神话色彩,象征着力量与渴望,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渴求和向往。经过严滩,诗人描绘两岸秋山夹秋水的景象,给人以深秋时节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舟中小酌亦不遑,眼底生愁失苍翠。”在享受美酒的同时,诗人却因失去青翠的自然景观而感到忧伤,这种对比深刻地反映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尖峰已自刺大虚,峰头更立玉浮屠。”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山峰的巍峨与崇高,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最后一句“好山千只复万只,家里门前一只无。”则通过反转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杨万里对山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景色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环境单调的失落感,形成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及的“狻猊”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舟中小酌亦不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