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37:09
昨宵听尽掉讴声,愁里无眠达五更。
今夕雨寒泥又滑,作何计会速天明。
昨晚我听到尽情的歌声,心中愁苦,直到五更天也无法入眠。
今夜下着寒冷的雨,泥泞又滑,我该如何才能快点等到天明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确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愁”与“歌”反映了诗人在感情上的矛盾,正如许多古诗词中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曾任官职,文学成就突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背景是诗人因旅途而感到孤独与愁苦的情境。诗人可能在吕城闸停留,因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思绪的波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对未来的期盼。开篇的“昨宵听尽掉讴声”描绘出一种欢快的氛围,但接着“愁里无眠达五更”却将这种欢乐的情绪与深深的孤独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接下来的“今夕雨寒泥又滑”则将外部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愁苦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最后一句“作何计会速天明”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天明的渴望,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隐喻了人在旅途中的无助和对希望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展现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伤,同时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掉讴声”指的是:
A. 哀怨的歌声
B. 欢快的歌声
C. 低沉的歌声
D. 忧伤的歌声
“作何计会速天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旅行的结束
B. 天亮的到来
C. 朋友的相聚
D. 美好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过吕城闸六首》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关系,但杨万里的诗更多表现出旅途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而王维的诗则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