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6:13
游庐山道中作
作者: 曹勋 〔宋代〕
早踏丹枫路,西风禾豆乾。
鸣榔秋水阔,击漂晓溪寒。
短褐宜扶杖,长涂濑据鞍。
却思冬后景,黄菊压栏干。
这首诗描绘了早晨在庐山途中行走的情景。诗人踏上了被丹枫装点的道路,感受到西风带来的干燥气息。随着榔槌的声音,宽阔的秋水在耳边回响,清晨的溪水显得格外寒冷。穿着短褐的我,适合依靠手杖前行,而漫长的山路让我坐在马鞍上稍作休息。尽管如此,我却开始思念冬天之后的景象,那时黄菊将会压弯栏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
创作背景: 《游庐山道中作》创作于诗人游历庐山的途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著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秋日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开篇的“早踏丹枫路”,用生动的画面勾勒出诗人清晨出行的情景,丹枫的红色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丰收。接着,西风与禾豆的干燥感,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令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
“鸣榔秋水阔,击漂晓溪寒”一联,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让人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山水之间,感受到那种宽广与寒冷。短褐与手杖的结合,透露出诗人的年迈与疲惫,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最后两句“却思冬后景,黄菊压栏干”,则是对未来的展望,黄菊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与希望。整首诗不仅描写了秋日的景色,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光的深刻感悟,激发读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期待,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早踏丹枫路”所描绘的情景是什么?
A. 春天的清晨
B. 秋天的早晨
C. 冬天的傍晚
“鸣榔秋水阔”中的“鸣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榔槌的声音
C. 风声
诗人最后思念的是什么?
A. 秋天的夜晚
B. 冬天后的黄菊
C. 春天的花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