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2:39
虾蟆欲吃月,保护常教圆。
心明外不察,月向怀中圆。
罗帏若不卷,谁道中无人。
牢性情急,累居幕府,
主人多不容,同列有谗之者,
与之诗,见语林魁形下方天顶亚,
二十四寸窗中月。
牢年六岁,母俾就学,
误入人家,乃父友也。
方弹棋,戏以局为题,
命俾赋之,牢应声而作,
见纪事。
一只蛤蟆想要吃月亮,常常教导它要圆满。
心中明亮却对外界不察,月亮在怀中显得更加圆。
如果罗帷不卷起,谁又能说这里没有人?
我的性情急躁,常年在幕府中居住,
主人多半不容我,同僚中有谗言之人,
写作时,看到语林的魁首在天顶下,
二十四寸的窗户里映出月亮。
我六岁时,母亲让我去上学,
误入了一个人家,正是我父亲的朋友。
那时正弹棋,戏称局面为题,
让我作诗,我应声而作,
见到这段往事。
杨牢,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富有哲理和思考,尤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年少时,正值其求学阶段,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思索,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这首诗以“虾蟆欲吃月”开篇,借用蛤蟆的视角,展现了对月亮的渴望,象征着人们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诗中提到“心明外不察”,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明亮与外界的模糊,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常常忽视了身边的现实。接着,提及“罗帏若不卷,谁道中无人”,暗示了内心与外界的隔阂,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挣扎,尤其是“牢性情急,累居幕府”一句,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中的不如意,以及对同僚的猜忌和隐忧。最后的回忆部分,表现出对童年和学习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经历的偶然性和复杂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揭示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同时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一种哲学思考。
诗中“虾蟆欲吃月”中的“虾蟆”象征什么?
“心明外不察”指的是什么?
牢性情急,意指?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