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刘学谕》

时间: 2025-07-28 20:15:05

诗句

少游乡校至华颠,常以齑盐养浩然。

科举法行无誉士,丘园礼废有遗贤。

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

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15:05

原文展示

挽刘学谕
——刘克庄

少游乡校至华颠,
常以齑盐养浩然。
科举法行无誉士,
丘园礼废有遗贤。
刘贲下第人称屈,
李汉编文后必传。
闻道诸郎皆秀孝,
拂云华表看它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学谕的怀念和哀悼。诗中提到,年轻时在乡校学习的他,常用简单的食物来养活自己的志向。科举制度下,优秀的人才未能得到应有的赞誉,而传统的礼仪与学问却逐渐被忽视。刘学谕虽然落榜,但仍受到人们的尊重;李汉的文采必将被后人传颂。听说他的同伴们都是出色的孝子,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年,能在云端的华表上再见到他。

注释

  • 少游:指年轻时期或少年游学。
  • 华颠:指华山的山顶,象征高远的志向。
  • 齑盐:指简单的食物,象征艰苦的生活。
  • 浩然:指浩然正气,象征崇高的理想。
  • 科举法:指古代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
  • 丘园:指学术之园,象征传统的学问与礼节。
  • 刘贲:指刘学谕,诗中的主人公。
  • 下第:落榜,未能通过考试。
  • 秀孝:指优秀的孝子,强调道德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隆,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风格豪放,语言质朴,常用古典典故。

创作背景

《挽刘学谕》是刘克庄为悼念朋友刘学谕而作,表达了对其才华和人格的敬重。刘学谕因科举失利而未能被社会认可,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无视及对传统文化的忧虑。

诗歌鉴赏

《挽刘学谕》是一首深具情感的悼诗,诗人通过对刘学谕生前情况的描绘,展现了对其才华的惋惜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诗的开头通过“少游乡校至华颠”描绘了刘学谕的求学经历,体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接下来,通过“科举法行无誉士”和“丘园礼废有遗贤”,诗人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古代礼仪的怀念,反映了知识与道德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

在提到“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时,诗人用刘学谕落榜的经历与李汉的成就形成对比,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无奈。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刘学谕的才华,更加深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最后一句“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则展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期望,即使在悲痛之中,仍然期待着才华横溢的人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认可。这首诗以深厚的情感和清晰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游乡校至华颠:回忆刘学谕的求学经历,从乡村学校到达高峰,显示了他求知的决心。
  2. 常以齑盐养浩然:以艰苦的生活来滋养高尚的志向,表现出他的人格与追求。
  3. 科举法行无誉士:科举制度的推行并没有使得有才华的人获得应有的赞誉,反映社会的弊端。
  4. 丘园礼废有遗贤:传统的学问和礼仪被忽视,优秀的人才也因此被埋没。
  5. 刘贲下第人称屈:尽管刘学谕落榜,但依然受到世人的尊重,显示其非凡的才华。
  6. 李汉编文后必传:李汉的文才必将被后人传颂,形成鲜明对比。
  7. 闻道诸郎皆秀孝:听说刘学谕的同伴们都是优秀的孝子,显示其良好的道德。
  8. 拂云华表看它年:期待未来能在高处再见到刘学谕,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少游乡校”与“拂云华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齑盐”比喻简朴的生活,强调志向。
  • 夸张: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极端对比,突出社会的不公。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刘学谕的怀念,揭示了科举制度下人才被埋没的现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显示出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校:象征传统的教育方式,反映出求知的渴望。
  • 华颠:象征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的高峰。
  • 齑盐:象征艰辛与简朴的生活。
  • 丘园:象征传统的学问与文化遗产。
  • 秀孝:象征道德与品德,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学谕的求学经历从哪到哪?

    • A. 从华颠到乡校
    • B. 从乡校到华颠
    • C. 从村庄到城市
  2. 诗中提到的“科举法行无誉士”的意思是?

    • A. 科举制度非常成功
    • B. 优秀的人才得不到认可
    • C. 所有人都能通过考试
  3. “闻道诸郎皆秀孝”中的“秀孝”指的是什么?

    • A. 聪明的学生
    • B. 优秀的孝子
    • C. 有名的学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自然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 《静夜思》: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挽刘学谕》则侧重于对人才的惋惜与社会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典文学中的文化与精神》

以上是对《挽刘学谕》的详细解析与欣赏,希望能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飞雪满群山 梨花 飞雪满群山 雪霁 飞雪满群山 白门署馆对雪 飞雪满群山 本意次宋张矩韵 飞雪满群山 又第二图 飞雪满群山 岁暮寄怀大姊 飞雪满群山 赠庄澹庵宫坊入秦 飞雪满群山 丙辰腊节为阳历六年元日,灯会步雪,怆然有赋,用蔡伸道韵 飞雪满群山 冬闺用蔡友古均 飞雪满群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热火辣 守古 升甲 谷字旁的字 抗脏 东野巴人 门字框的字 难素之学 不易乎世 走之旁的字 如足如手 治气养生 成庄 见字旁的字 包含埤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包含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