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柏》

时间: 2025-05-07 06:36:51

诗句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

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

胡为南涧中,辛勤种柏子。

上枝挠云霓,下根绞石齿。

伐之为梁栋,岁月良晚矣。

白首阅时人,君看柱下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6:51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柏
作者: 苏辙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
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
胡为南涧中,辛勤种柏子。
上枝挠云霓,下根绞石齿。
伐之为梁栋,岁月良晚矣。
白首阅时人,君看柱下史。


白话文翻译:

这棵树的枝条弯曲如山下的藤蔓,树干柔软得像溪边的芦苇。春风一吹,它就像是盛开的花朵,秋霜一来,则枯萎凋亡。为什么要在南涧中,辛勤地种植柏树呢?它的上枝可以触碰到云霓,下根却缠绕在石齿之间。砍伐它来做梁栋,岁月已经很晚了。白发苍苍的我在此回首往事,君看那柱子下的史书。


注释:

  • :弯曲。
  • :柔软易折。
  • 张王:比喻春风的吹拂。
  • 胡为:为何。
  • 辛勤:辛苦劳作。
  • 柏子:指柏树。
  • :触碰。
  • :缠绕,纠结。
  • 梁栋:建筑的材料。
  • 岁月良晚:年岁已晚,时光已逝。
  • 白首:白发,形容年老。

典故解析:

“君看柱下史”中的“柱下史”可以理解为历史,强调了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逝。诗中提到的“南涧”可能与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兄弟俩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被贬至黄州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用藤和苇的脆弱描写,传达出春夏的生机与秋冬的凋零,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接着,诗人转向柏树,柏树在南涧中辛勤栽种,象征着执着与坚韧。诗中通过对柏树的描写,表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仍愿意为理想而努力拼搏。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白首之年,回首往事,令人感慨万千。诗的最后一两句,似乎在告诫读者应珍惜时间,关注历史,反思自身的处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
    这两句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中脆弱的植物,暗示生命的脆弱和变化。

  2. 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
    春风带来生机,秋霜则意味着死亡,表现出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无常。

  3. 胡为南涧中,辛勤种柏子。
    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在南涧中辛勤种植柏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4. 上枝挠云霓,下根绞石齿。
    描绘柏树的生长状态,枝叶向上,根系深扎,象征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5. 伐之为梁栋,岁月良晚矣。
    反思时间的流逝,虽然辛勤种植柏树,但最终也要被砍伐,时间已晚。

  6. 白首阅时人,君看柱下史。
    最后以反思为结尾,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关注历史的教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与人生命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强调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脆弱和依赖。
  • :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易逝。
  • :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长久的生命力。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秋霜:象征死亡与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脆若溪上苇”是什么意思?

    • A. 比喻生命的脆弱
    • B. 形容水流的柔和
    • C. 描述植物的生长状态
  2. “岁月良晚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 C.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的“胡为南涧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绝望
    • B.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苏轼《题临安邸》:同样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与时间流逝的思考,但风格更为豪放。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关注时间与生命,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徐子仁远游卷 颂古 赴鄂舟中 黄中贵园亭小燕 送乔职方赴阙 湘阴舜妃庙 次韵杨子寿同浦太守游顾园四首 其三 自上杭旧县乡至永安湖口司无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顿甚劳途中书此遣怀 常熟游兴福寺 乙未咏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字旁的字 嫁祸于人 披袍擐甲 使民以时 生字旁的字 挑肥拣瘦 昏恣 里使 卜字旁的字 入次 包含幡的词语有哪些 泥古守旧 包含毋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援引 停僮葱翠 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