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

时间: 2025-05-02 01:54:12

诗句

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12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

原文展示:

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


白话文翻译:

往年我入关中,在路旁看见太华山。
第一次见到那仙掌般的山峰,真像是揽取造化的手。
我赤手空拳,什么也无法做,任凭风雨从指缝中漏过。
又去观赏莲华峰,那儿的莲花正开又谢。
一朝秋色渐浓,莲叶或许会纷纷飘落。
现在听说太守即将出行,见到隼鸟在车驾上画出图案。
仙掌与莲花,经过岁月的洗礼,可以寄托我的情怀。
在长安的道路上,任凭路人看到这一切,毫不在意。
更何况这里有许多耐老的药材,百姓们将期待黄霸的统治。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华:即太华山,位于陕西省,是著名的山脉。
  • 仙掌:形容山峰形态,如仙人之手,寓意神奇。
  • 莲华峰:山名,因生长莲花而得名。
  • 黄霸:指黄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寓意美好的治理。

典故解析:

  • 仙掌与莲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和人文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升,号蕴山,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王道粹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以太华山和莲花峰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开篇“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点明了时空背景,诗人回忆起自己与太华山的初次邂逅,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通过形象的比喻,诗人将太华山的壮丽与自然的神奇紧密相连,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接下来的“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渺小,诗人在自然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莲华峰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转瞬即逝。

最后,诗人转向对友人的祝福,提到“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任。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年入关中:回忆自己曾经进入关中地区的经历。
  • 道傍见太华:在路边看到了太华山,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第一次见到如仙掌般的巨大山峰,仿佛是造化之手所造。
  •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在自然面前,自己无能为力,只能任凭风雨从指间漏过。
  •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继续观察莲华峰,看到莲花的开与谢。
  •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在秋天的高远色彩中,莲叶可能会随风飘落。
  •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听说太守即将出行,看到隼鸟在车上画出图案。
  •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经过时间的洗礼,仙掌与莲花可以寄托情感。
  •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在长安的路上,任凭路人看到这一切,毫不在意。
  •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这里有许多耐老的药材,百姓们期待着黄霸的治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掌大”比喻太华山的高耸。
  • 拟人:如“风雨漏指罅”,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华:象征着伟岸与壮丽。
  • 仙掌:代表着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 莲花:象征纯洁与生命的循环。
  • 长安:代表繁华与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陕西省
    • B. 山西省
    • C. 四川省
  2. “仙掌与莲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的美
    • C. 生命的循环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友人的祝福与自然的赞美
    • B. 描绘战争的残酷
    • C. 讲述个人的奋斗经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与杜甫的《望岳》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赞美,但梅尧臣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杜甫的诗则更具历史感与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年谱》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壶中天慢 浣溪沙(樱桃) 青玉案 浣溪沙(郑相席上赠舞者) 钗头凤/撷坊词 青玉案 浪淘沙(观潮作) 水龙吟·楚天千里无云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郡斋三月下旬作(以下三首一作张又新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占着 長字旁的字 人老心不老 乐毅论 养疥成疮 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史标名 骨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擘两分星 禾字旁的字 轻财重义 掩隐 秩分 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经结尾的成语 门字框的字 野鹤孤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