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12
原文展示:
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
往年我入关中,在路旁看见太华山。
第一次见到那仙掌般的山峰,真像是揽取造化的手。
我赤手空拳,什么也无法做,任凭风雨从指缝中漏过。
又去观赏莲华峰,那儿的莲花正开又谢。
一朝秋色渐浓,莲叶或许会纷纷飘落。
现在听说太守即将出行,见到隼鸟在车驾上画出图案。
仙掌与莲花,经过岁月的洗礼,可以寄托我的情怀。
在长安的道路上,任凭路人看到这一切,毫不在意。
更何况这里有许多耐老的药材,百姓们将期待黄霸的统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升,号蕴山,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王道粹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以太华山和莲花峰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开篇“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点明了时空背景,诗人回忆起自己与太华山的初次邂逅,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通过形象的比喻,诗人将太华山的壮丽与自然的神奇紧密相连,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接下来的“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渺小,诗人在自然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莲华峰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转瞬即逝。
最后,诗人转向对友人的祝福,提到“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任。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太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仙掌与莲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与杜甫的《望岳》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赞美,但梅尧臣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杜甫的诗则更具历史感与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