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6:12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作者:梅尧臣
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
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
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
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风暴场景。秋风来势汹汹,虽然看不见它的踪迹,但它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枯萎的桑树在风中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而老弱的生命总是更早地察觉到变化。狂风卷起沙尘,涌入田埂的缝隙,摇摆不定的树叶从绿色的枝条上飘落。我的心情因风暴而不得安宁,夜深人静时,仿佛连山岳也会因这股力量而颤抖。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东皋,宋朝初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表现了季节变迁带来的感触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中通过描绘大风的狂野和对生命的感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沉思。
梅尧臣的《九月二十四日大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风的威力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用“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来描绘秋风的无形和迅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这种对自然力量的描写,既是对风暴的敬畏,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接下来的“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通过枯萎的桑树传达了老弱生物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仿佛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接着“惊沙入陂隙,危叶堕绿枝”,展现了风沙的肆虐,危叶飘落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
最后两句“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表达了因自然变化而产生的深切思考。整个诗歌通过对风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强大与人心的脆弱,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风的强烈和自然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脆弱的深思。诗人在风暴中感受到的恐惧与不安,也反映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诗中“秋飚无踪迹,空中声奔驰”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雨
B. 风
C. 雪
D. 雷
“幽怀聒不寐”中的“幽怀”指的是?
A. 内心的忧虑
B. 外界的声音
C. 自然的景象
D. 生活的平淡
通过这些诗作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们在不同背景下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不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