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9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春天的事情已经结束了,我在幽静的池塘边寻觅。残余的花瓣零落在地,嫩绿的草色在浅深之间交错。躺在芳香的褥子上,偶尔起身走动,喜爱那新鲜的阴影。还没来得及享受春天的美好,夏天的气息却已经悄然袭来。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现了一种对春天短暂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夏天到来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
崔护(公元835年-公元908年),字子弘,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郡斋三月下旬作》成诗于春末,正值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逐渐远去、夏天逐渐逼近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夏天来临的无奈感受。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残影与夏天的初现,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开篇“春事日已歇”便点明了时间的流逝,暗示春天的美好即将结束。接着,诗人通过池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晰的空间感,仿佛让读者也能体会到春天的气息。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展现了春天花瓣的凋落与新绿的生长,描绘出一种生与死、旧与新的交替。此时,诗人以“偃仰卷芳褥”表达了他在这幅春景中沉浸的状态,体现出一种悠闲、惬意的享受。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则揭示了诗人的惋惜与无奈。虽然还未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夏天的热气却已悄然来临。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使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夏天的逼近,表现了对春季的留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变迁的敏感。
诗中“春事日已歇”中的“春事”指什么?
A. 春天的事物
B. 夏天的事物
C. 秋天的事物
D. 冬天的事物
“残红披独坠”中“残红”指的是什么?
A. 新开的花朵
B. 凋零的花瓣
C. 绿叶
D. 水波
诗人通过“偃仰卷芳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悠闲惬意
C. 忧伤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