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郡斋三月下旬作(以下三首一作张又新诗)》

时间: 2025-05-04 03:22:09

诗句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9

原文展示: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事情已经结束了,我在幽静的池塘边寻觅。残余的花瓣零落在地,嫩绿的草色在浅深之间交错。躺在芳香的褥子上,偶尔起身走动,喜爱那新鲜的阴影。还没来得及享受春天的美好,夏天的气息却已经悄然袭来。

注释:

  • 春事:指春天的景象、活动。
  • 池塘:水池,指有水的地方,通常是风景优美的地方。
  • 残红:指残余的花瓣,形容春天花开的残影。
  • 嫩绿:形容初春新叶的颜色。
  • 偃仰:躺下,仰卧。
  • 卷芳褥:指卷起香气四溢的褥子。
  • 爱新阴:喜爱新生的阴凉。
  • 谋春未及竟:计划享受春天的好时光,却还没来得及。
  • 夏初:夏季开始的时节。
  • 遽见侵:突然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侵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现了一种对春天短暂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夏天到来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护(公元835年-公元908年),字子弘,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郡斋三月下旬作》成诗于春末,正值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逐渐远去、夏天逐渐逼近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夏天来临的无奈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残影与夏天的初现,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开篇“春事日已歇”便点明了时间的流逝,暗示春天的美好即将结束。接着,诗人通过池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晰的空间感,仿佛让读者也能体会到春天的气息。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展现了春天花瓣的凋落与新绿的生长,描绘出一种生与死、旧与新的交替。此时,诗人以“偃仰卷芳褥”表达了他在这幅春景中沉浸的状态,体现出一种悠闲、惬意的享受。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则揭示了诗人的惋惜与无奈。虽然还未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夏天的热气却已悄然来临。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使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事日已歇:春天的事情已经结束,语气中透出淡淡的惋惜。
  2. 池塘旷幽寻:在幽静的池塘边寻觅,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残红披独坠:花瓣零落,暗示春天的短暂。
  4. 嫩绿间浅深:新绿的草色在浅与深间交错,展示春天生机盎然的一面。
  5. 偃仰卷芳褥:在芳香的褥子上躺卧,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6. 顾步爱新阴:偶尔起身走动,喜爱那新的阴影,表达对环境的享受。
  7. 谋春未及竟:计划享受春天的美好,但却还没来得及。
  8. 夏初遽见侵:夏天的气息突然到来,感叹春天的短暂与夏天的迫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形成对比,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春天像一个短暂的访客,给人以美好却又迅速离去的感觉。
  • 比喻:春天的事情被比作一种短暂的享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夏天的逼近,表现了对春季的留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变迁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事: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春天的美好。
  2. 池塘:代表宁静与幽深,隐喻内心的安宁。
  3. 残红: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春天的遗憾。
  4. 嫩绿:代表着新生与希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5. 芳褥:象征舒适与惬意,表达生活的享受。
  6. 新阴:象征着舒适的环境,代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事日已歇”中的“春事”指什么? A. 春天的事物
    B. 夏天的事物
    C. 秋天的事物
    D. 冬天的事物

  2. “残红披独坠”中“残红”指的是什么? A. 新开的花朵
    B. 凋零的花瓣
    C. 绿叶
    D. 水波

  3. 诗人通过“偃仰卷芳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悠闲惬意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鹿柴》:同样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2. 李白的《静夜思》:表现了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3.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而崔护则侧重于享受春天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中书傅钦之侍郎挽词三首 其二 红雀集汜水罗者得之云来自新罗与圣俞皆赋 因题象罔亭榜呈太素 和君俞岁暮偶成 晚坐同杨文叔赋 闻莺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顾林亭 和子华对雨有感 鲁巷太师庙 切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字旁的字 两心相悦 虬驾 为结尾的成语 箫韶九成 讲匠 提土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逾绳越契 画脂镂冰 甜嘴蜜舌 非字旁的字 挽转 铩羽涸鳞 运筹决算 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