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凤鸣洞》

时间: 2025-05-02 01:41:17

诗句

何年雷斧凿山裂,六月苍崖细飞雪。

孤凤一去声不闻,海水桑田几兴灭。

我知仙去仙尚存,时见真形生岩穴。

青天半夜玉箫寒,唤起幽人舞明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1:17

原文展示:

何年雷斧凿山裂,
六月苍崖细飞雪。
孤凤一去声不闻,
海水桑田几兴灭。
我知仙去仙尚存,
时见真形生岩穴。
青天半夜玉箫寒,
唤起幽人舞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的是,哪一年雷声轰鸣,斧头劈开了山体,六月的苍翠山崖上却飘落着细细的飞雪。孤独的凤凰一去无声无息,海水变作桑田的事情几经兴衰。我知道仙人离去,但仙人依旧存在,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真身在岩穴中显现。青天之下,在半夜里传来寒冷的玉箫声,唤醒了隐居的人在明月下翩翩起舞。

注释:

  • 雷斧:指用雷电和斧头劈开山体,象征着强大的力量。
  • 苍崖:青色的山崖,象征高大险峻的自然景观。
  • 细飞雪:即使在夏天,山崖上仍有细雪飞舞,表现自然的奇特。
  • 孤凤:指孤独的凤凰,象征着高洁和独特的存在。
  • 海水桑田:海水变为桑田,形象地表达了时光变迁和自然变化。
  • 仙去:仙人离去,但他们的存在依旧可见。
  • 真形:真实的形体,指显现的仙人。
  • 玉箫寒:冷的玉箫声,暗示在夜晚的清冷。
  • 幽人:隐居的人,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昌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凤鸣洞》创作于一个自然景观极其秀丽、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诗人受到山水自然的启发,表达对自然和超脱生活的渴望,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诗歌鉴赏:

《凤鸣洞》是一首极具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中,史昌卿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开头两句以“何年雷斧凿山裂”引入,描绘了自然的力量,展示了诗人对天地间力量的敬畏。接着,诗人用“六月苍崖细飞雪”呈现出一种反常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奇异。

“孤凤一去声不闻”则透出一种孤独与失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海水桑田几兴灭”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的必然,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几句则从对现实的感慨转向对理想的向往,诗人认为虽然仙人已去,但他们的存在依旧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感知。

最后两句“青天半夜玉箫寒,唤起幽人舞明月”则是一种美好的想象,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美的追求,构建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哲理的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年雷斧凿山裂:提问的方式引出自然的伟力。
  2. 六月苍崖细飞雪:展现奇特的自然景象,暗示时光与季节的对比。
  3. 孤凤一去声不闻:表达孤独与失落,象征理想的消逝。
  4. 海水桑田几兴灭:历史的变迁,强调自然法则的无情。
  5. 我知仙去仙尚存:即使仙人离去,他们的存在依旧能被感知。
  6. 时见真形生岩穴: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神秘与超脱。
  7. 青天半夜玉箫寒:音乐与冷夜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8. 唤起幽人舞明月:理想的追求与对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凤”象征高洁的理想。
  • 对仗:如“海水桑田几兴灭”,表现出对称的美感。
  • 拟人:如“唤起幽人”,赋予音乐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表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以及理想世界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孤凤:象征高洁与孤独,代表理想与追求。
  • 苍崖:表现自然的壮丽,暗示高远的境界。
  • 玉箫:音乐的象征,传递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 明月:象征纯洁与理想,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凤”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孤独
    B. 财富与权力
    C. 时间的流逝

  2. “海水桑田几兴灭”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生的苦短
    C. 历史的无情

  3.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独自沉思
    B.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C. 自然的壮丽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个体的豪情与自由。
  • 王维《山居秋暝》: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静谧的自然之美,与《凤鸣洞》的哲理性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柳歌 咏怀六首 拟咏怀十一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小园赋 寄王琳 哀江南赋序 枯树赋 上命钦和山居诗 广轮疆里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岳的词语有哪些 浆水不交 孤寒 鼻字旁的字 生态文明 贩夫驺卒 首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太丘道 单耳刀的字 彻上彻下 弃毁 赤炖炖 艸字旁的字 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磨功夫 定省温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