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1:17
何年雷斧凿山裂,
六月苍崖细飞雪。
孤凤一去声不闻,
海水桑田几兴灭。
我知仙去仙尚存,
时见真形生岩穴。
青天半夜玉箫寒,
唤起幽人舞明月。
这首诗开头提到的是,哪一年雷声轰鸣,斧头劈开了山体,六月的苍翠山崖上却飘落着细细的飞雪。孤独的凤凰一去无声无息,海水变作桑田的事情几经兴衰。我知道仙人离去,但仙人依旧存在,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真身在岩穴中显现。青天之下,在半夜里传来寒冷的玉箫声,唤醒了隐居的人在明月下翩翩起舞。
史昌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凤鸣洞》创作于一个自然景观极其秀丽、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诗人受到山水自然的启发,表达对自然和超脱生活的渴望,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凤鸣洞》是一首极具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中,史昌卿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开头两句以“何年雷斧凿山裂”引入,描绘了自然的力量,展示了诗人对天地间力量的敬畏。接着,诗人用“六月苍崖细飞雪”呈现出一种反常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奇异。
“孤凤一去声不闻”则透出一种孤独与失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海水桑田几兴灭”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的必然,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几句则从对现实的感慨转向对理想的向往,诗人认为虽然仙人已去,但他们的存在依旧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感知。
最后两句“青天半夜玉箫寒,唤起幽人舞明月”则是一种美好的想象,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美的追求,构建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哲理的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表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以及理想世界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孤凤”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孤独
B. 财富与权力
C. 时间的流逝
“海水桑田几兴灭”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生的苦短
C. 历史的无情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独自沉思
B.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C. 自然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