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3:55
送曾云巢被召
罗茂良 〔宋代〕
泰华山人上赤墀,上嗟安在见何迟。
老於尚父投竿日,少似辕生对策时。
怨鹤惊猿辞旧隐,鞭鸾笞凤总新知。
早陈经国平边策,归领云巢旧住持。
这位泰华山的隐士走上了赤色的台阶,叹息着怎么还不见到他。老于尚父在投竿的日子里,年轻时却像辕生一样对策。怨恨的鹤和惊慌的猿猴辞去了旧日的隐居生活,驾驭着鸾凤的他却结识了新的朋友。早早地提出治理国家与平定边疆的谋略,归去之后依旧担任云巢的旧职。
作者介绍
罗茂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罗茂良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表现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隐士被召回仕途之时,表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和对曾云巢的美好回忆。诗中反映了隐士与官场之间的矛盾与选择。
在《送曾云巢被召》中,罗茂良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一个人对隐逸与仕途之间的犹豫。诗的开篇以“泰华山人上赤墀”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场景。隐士的安静与官场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接着,通过“老於尚父投竿日,少似辕生对策时”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理想与当下的现实,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怨鹤惊猿辞旧隐”,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隐士辞去隐居生活的痛苦,而“鞭鸾笞凤总新知”则暗示了新的交往与挑战。最后的“早陈经国平边策,归领云巢旧住持”则是对归隐的反思,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个人理想的坚守,又有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眷恋和对仕途生活的无奈,同时提出了“隐逸”与“仕途”之间的矛盾,折射出更深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泰华山”象征什么?
A. 仕途
B. 隐士的理想
C. 自然风光
“怨鹤惊猿”中的鹤和猿象征什么?
A. 内心的惶恐
B. 对新生活的向往
C. 对旧生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可以看到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为洒脱,而罗茂良则更显沉重与内省。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多样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