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32
原文展示: 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浯溪未识应相似,好刻中兴第二碑。
白话文翻译: 在明月山前有一个明月池,两侧的崖壁像经过磨治一样直立。虽然我不认识浯溪,但应该和这里相似,真希望能在这里刻上中兴的第二块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游历至辰州(今湖南沅陵)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国家中兴的期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当时国家虽有中兴之象,但仍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明月山和明月池为背景,通过描绘两侧直立的山崖,营造出一种庄严而静谧的氛围。诗人将浯溪与眼前的景色相比较,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深切期望。诗中的“好刻中兴第二碑”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中兴的深切期望。诗中的“好刻中兴第二碑”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元结《浯溪铭》、杜甫《登岳阳楼》 诗词对比: 元结的《浯溪铭》与赵蕃的这首诗都涉及浯溪,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