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十二》

时间: 2025-04-27 18:13:32

诗句

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

浯溪未识应相似,好刻中兴第二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32

原文展示: 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浯溪未识应相似,好刻中兴第二碑。

白话文翻译: 在明月山前有一个明月池,两侧的崖壁像经过磨治一样直立。虽然我不认识浯溪,但应该和这里相似,真希望能在这里刻上中兴的第二块碑。

注释:

  • 明月山、明月池:具体地点未详,可能是诗人所见之景。
  • 两崖壁立类磨治:形容两侧山崖直立,如同经过精细打磨。
  • 浯溪:地名,位于湖南,唐代诗人元结曾在此刻石记事。
  • 中兴第二碑:指纪念国家中兴的碑文,此处诗人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游历至辰州(今湖南沅陵)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国家中兴的期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当时国家虽有中兴之象,但仍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明月山和明月池为背景,通过描绘两侧直立的山崖,营造出一种庄严而静谧的氛围。诗人将浯溪与眼前的景色相比较,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深切期望。诗中的“好刻中兴第二碑”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山前明月池”:开篇点明地点,明月山和明月池,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两崖壁立类磨治”:形容山崖直立,如同经过精细打磨,增强了景色的庄严感。
  • “浯溪未识应相似”:将浯溪与眼前的景色相比较,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
  • “好刻中兴第二碑”:直接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期望,希望能在这样的地方留下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两崖壁立类磨治”中,将山崖比作经过磨治的物体,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明月山前明月池”和“两崖壁立类磨治”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中兴的深切期望。诗中的“好刻中兴第二碑”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 明月山、明月池:清幽的自然景色,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两崖壁立:庄严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坚定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浯溪”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D. 动物名
  2. 诗人希望在什么地方刻上中兴的第二块碑? A. 明月山 B. 明月池 C. 浯溪 D. 两崖壁立
  3. 诗中的“两崖壁立类磨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元结《浯溪铭》、杜甫《登岳阳楼》 诗词对比: 元结的《浯溪铭》与赵蕃的这首诗都涉及浯溪,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赵蕃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安福殿千叶双头并枝白牡丹歌 重展西湖二首 重展西湖二首 仙湖 题竹斋指南诗 闻蝉 彭泽解印 闻蝉 中秋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翘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苞的词语有哪些 招蜂惹蝶 衣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权知轻重,度知长短 舍近图远 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女子无才便是德 鬲字旁的字 丑话 终老 委托 古井不波 西字头的字 风徽 有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