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43:07
《寄答王直方》
作者:陈师道 〔宋代〕
人情校往复,屡勉终不近。
一诗已经年,知子不我怨。
生世余几何,尺箠日取寸。
怀禄有遐心,从俗无远韵。
时从府中归,数过林下饭。
平生功名意,回作香火愿。
三年不举觞,吻颊烟火焮。
岂无两苍龙,沾我一雨润。
官粗诗未工,猛乞毋小靳。
人生如此尔,文字已其闰。
是身虽臭腐,宁作青紫楦。
永怀忘年友,死矣余令问。
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
人情总是反复无常,我多次努力却始终无法亲近。
这首诗已经写了很多年,知道你并不怨恨我。
人生还有多少年,日子像尺子一样一寸寸地流逝。
怀有理想的人心向远方,随俗而行的人却失去远大的韵味。
我时常从府中归来,偶尔在林下用餐。
平生对功名的渴望,转而变成了对香火的期望。
三年没举杯畅饮,面颊被烟火熏染。
难道没有两条苍龙,能给我带来一场雨露的滋润?
官位虽低,诗作也不算好,恳求你不要小看我。
人生就是这样,文字已经成了干扰。
即使我的身躯已然腐朽,我宁愿成为青紫的木楔。
永远怀念我这些忘年之交,纵然死去,我也会问候他们。
想念你颇为相似,老了我又能恨什么呢?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宗道,号梅谷,宋代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曾任官职,政治抱负与文学理想并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题材,善于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陈师道晚年,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寄答王直方》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人情变化、时间流逝、功名理想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人情校往复,屡勉终不近”便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难以亲近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奈。在对“生世余几何”的感慨中,诗人意识到人生短暂,时间的流逝如尺箠般无情。接下来的诗句则流露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理想的渴望,表达了他对功名的反思与对生活的现实认知。
“平生功名意,回作香火愿”一句中,诗人将功名与传宗接代的愿望相对比,显示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以“官粗诗未工”自谦,反映出对自身创作水平的自省与对友人期望的理解。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智慧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友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诗中的意象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理想与现实、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人情校往复”意指什么?
“三年不举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青紫楦”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