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2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28:53
云梦气回复,比肩生俊豪。
司农家学富,廷尉里门高。
骐骥昔千里,凤皇今一毛。
即丘余庆在,终应吕虔刀。
云梦的气候恢复了,英俊豪杰相继而生。
司农的家学渊博,廷尉的门第显赫。
千里之骐骥曾经驰骋,而如今的凤皇却只是掉了一根羽毛。
既然丘的余庆还在,那么最终也应有吕虔的刀子来终结。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结合。其诗词作品虽不多,但风格严谨而深刻。
《郑待郎挽歌辞》是为悼念郑待郎而作,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才流失的惋惜。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对时局的思考。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司马光的才华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云梦气回复",形象地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着新生的希望,这与对才俊的期盼相呼应。接着提到"司农家学富,廷尉里门高",赞美了郑待郎的出身与才华,流露出对其的敬重与遗憾。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骐骥昔千里,凤皇今一毛",对比过去的辉煌与现状的落寞,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才的流失。"即丘余庆在,终应吕虔刀"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必然,似乎在感叹即使有余庆,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这首挽歌辞不仅是对个人的悼念,更是对社会人才凋零的深切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表达了对郑待郎的怀念与对人才流失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命运的安排。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揭示出人生命运的无常与历史的轮回,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郑待郎挽歌辞》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骐骥”象征什么?
“即丘余庆在,终应吕虔刀”中的“刀”指的是什么?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司马光的《郑待郎挽歌辞》更显得沉重与深思。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壮志,而司马光则通过对友人的悼念,反映出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