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7:59
观僧室画山水
作者: 司马光
画精禅室冷,方暑久徘徊。
不尽林端雪,长青石上苔。
心闲对岩岫,目净失尘埃。
坐久清风于,疑从翠涧来。
这幅画描绘了幽静的禅室,虽是盛夏但仍然显得冷清。我在这里徘徊已久,眼前的景色如同林间的雪一般洁白,长青的苔藓覆盖在石头上。心中悠然自得,面对高耸的山岫,眼睛清澈无尘。坐久了,清风徐来,仿佛是从翠绿的山涧中吹来的。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及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致力于史学研究,强调历史的教训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他的诗词多以景物抒怀,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观僧室画山水》创作于司马光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忙的政务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描写了禅室的冷清,强调了“方暑”的对比,突显出禅室的幽静与清凉。接着,诗人继续描绘眼前的景色,生动地刻画出山林的雪景和长青的苔藓,展现出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在“心闲对岩岫,目净失尘埃”一句中,诗人表达了面对自然时的心灵解脱,心灵的宁静使他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最后几句“坐久清风于,疑从翠涧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清风仿佛是从翠绿的山涧中徐徐吹来,带走了心中的杂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诗中所传达的禅意,使人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陶醉。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通过描述山水画的清幽,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中的“方暑”是什么意思?
A. 盛夏
B. 严冬
C. 春天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A. 描绘山水画
B. 写信给朋友
C. 参加聚会
“心闲对岩岫”中“心闲”的意思是?
A. 心情忧郁
B. 心情平静
C. 心情烦躁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现自然景色时,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的个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