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23
秋气渐萧瑟,连宵风雨声。
庭虚山果坠,砌冷候虫鸣。
倦眼依残帙,端居对短檠。
归舟姜被隔,知近武昌城。
秋天的气息渐渐变得萧瑟,整夜都能听到风雨的声音。
庭院空荡荡的,山上的果实已然掉落,冷冷的石阶上,虫子在鸣叫。
疲倦的眼睛靠在残破的书卷上,独自坐在短小的烛台前。
归来的船只因姜堤而隔断,知道自己已经接近武昌城了。
陈鹏年,清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情,并常融入个人的生活感受。其作品往往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诗作创作于秋季,诗人可能在此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以及内心的孤寂,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开篇的“秋气渐萧瑟”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凉意袭人的秋天,接着通过“连宵风雨声”引入了夜晚的沉寂与不安,风雨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孤独的心情。接下来的“庭虚山果坠”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庭院,山上的果实已经掉落,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失落。
“倦眼依残帙”体现了诗人的疲惫与思考,短小的烛台映射出他微弱的希望与孤独感。而“归舟姜被隔”则带来一种对归属与距离的思考,虽近武昌城,却因姜堤而隔断,象征着人与人、人与故乡之间的隔阂。
整首诗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渗透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结合自然与个人的体验,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感。自然景物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构成了诗的核心主题。
“秋气渐萧瑟”中的“萧瑟”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归舟姜被隔”意指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对比陈鹏年的《漫兴 其一》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感慨,但陈鹏年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通过兄弟的思念展现了更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情味。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陈鹏年的《漫兴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