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风雪二首》

时间: 2025-07-28 12:24:06

诗句

持帚通樵径,搘筇过藓桥。

不知及门者,若个肯埋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2:24:06

原文展示:

持帚通樵径,搘筇过藓桥。
不知及门者,若个肯埋腰。

白话文翻译:

手持扫帚走在樵夫的小路上,
借着拐杖走过苔藓覆盖的桥。
不知道能否到达门口的人,
有谁愿意低下腰来一探究竟呢?

注释:

  • 持帚:手持扫帚,用以清扫。
  • 通樵径:通往樵夫(砍柴人的小路),樵径是指砍柴的路。
  • 搘筇:用拐杖支撑身体行走。
  • 藓桥:长满苔藓的桥,暗示环境潮湿和自然景观。
  • 及门者:能够到达门口的人。
  • 埋腰:低下腰,表示探身或者查看。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樵径”和“藓桥”可以视为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卿,号青衫,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曾任职于朝廷。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风雪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年代。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持帚通樵径,搘筇过藓桥”,通过细致的描写,呈现了一个静谧而寒冷的环境,给人以清新而又冷冽的感觉。诗人手持扫帚,行走在樵夫的小路上,暗示着一种朴实的生活态度与对生活的坚持。接下来的“不知及门者,若个肯埋腰”,则引发了对人生的哲思,表达了对达到目标的渴望与困惑。诗人以“埋腰”这一细节强调了探寻真相的艰难,似乎在讽刺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却又渴望成功的人。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持帚通樵径:通过“持帚”这一动作,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不忘努力。
  2. 搘筇过藓桥:借助拐杖,代表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勇气,过桥意味着跨越障碍。
  3. 不知及门者:反映出一种无助与迷茫,似乎在询问,是否有人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4. 若个肯埋腰:用“埋腰”这一形象,暗示行动的艰难和对努力的讽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目标比作“门”,强调其重要性。
  • 拟人:桥面苔藓的描绘,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环境的氛围。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观察与思考,传递出诗人对人生追求以及对于努力和目标的深刻理解。它鼓励人在面对困境时不断探索和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持帚:象征着清理、工作与努力。
  • 樵径:代表生活中艰辛的道路。
  • 藓桥:象征着自然的脆弱与人生的障碍。
  • :象征着人生的目标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持帚”的作用是什么? A. 表达懒惰
    B. 表达努力和坚持
    C. 表达无知

  2. “藓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艰难的前进道路
    C. 生活的乐趣

  3. “埋腰”意味着什么? A. 轻松的态度
    B. 付出努力的决心
    C. 无所事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风雪二首》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克庄更注重于表达个人的生存困境,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签判丈喜雪二首 其一 端峰往还三首 其一 签判丈以新字韵作长句见赠次韵 寄林运使三首 其二 题黄溪壁二首 过西峰主人知出回访刘伯山不值云过黄永新也 送信丰詹丞并寄赣陈丞二首 其一 赠尤检正四首 初五日呈潘提举时祷雨应而未洽 寄徐季益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向曙 力字旁的字 毛头毛脑 建之底的字 天纵多能 养痈贻患 角字旁的字 昏靪 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了 首字旁的字 回天无力 不绝若线 穷怒 率以为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