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30:12
送方蒙仲赴辟江图分韵得既字
昔忝玉麟招,主君解衣衣。
于时事会来,中原方鼎沸。
封侯命大谬,更仆谈未既。
俯仰四十年,岁月堪累欷。
多垒诸公辱,万灶大农费。
玁狁至于泾,颛臾近于费。
譬如寝积薪,徒幸火然未。
边人厌虏暴,别都尚王气。
管钥居守尊,衮钺宗臣贵。
呼吸草檄书,蒐拣拔茅汇。
粲粲玄英孙,鲁叟之所畏。
枚邹愿游梁,陈阮亦客魏。
非惟揖将军,抑可欢大尉。
杀羊必及斟,啖鹅肯移毅。
拙谋鄙画江,长策在耕渭。
驾驭雄狡服,拊摩军民慰。
要当扫旄头,宁论烂羊胃。
病翁越世久,嚼蜡淡无味。
胆薄怯观井,忧深遑恤纬。
临分执玉手,苦言君勿讳。
在过去,我曾受到玉麟的招揽,主君为我解开了衣服。那个时候,国家正面临动荡,中原大地的局势如同沸腾的鼎般不安。封侯的命令极其错误,我与他人谈论的事情至今未能结束。回首四十年,岁月让我倍感沉重。许多公卿都遭到了耻辱,农民的辛劳也被白白浪费。敌人逼近泾水,往日的安宁已近于消逝。就像是床上堆积的薪柴,火焰来临之前只是侥幸未燃。边疆的人们厌倦了敌人的侵扰,离都的王气仍在。掌管钥匙的权贵,宗室之人显得更为尊贵。呼吸之间写下的文书,搜集着对抗敌人的信息。光辉耀眼的英才,鲁国的老者对此深感畏惧。枚邹希望游历梁国,陈阮也成为魏国的客人。并非只是在向将军致敬,也能与大尉一同欢庆。杀羊时必然要斟酒,吃鹅肉时也应有决心。拙劣的谋划和粗糙的图画,长远的计策是在耕耘渭水。驾驭凶险的敌人,安抚军民的心情。要想扫除旄头之忧,何必去讨论烂羊的内脏。病重的老人已久,嚼蜡的滋味淡而无味。胆小的人害怕井边,忧虑深重却无暇顾及。临别时握住你的玉手,苦口婆心地劝你不要隐讳。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阮溪,宋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苍凉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失落。
创作背景:此诗是写给方蒙仲赴辟江图的送别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心,表达了作者对变化无常的世事的感慨。
刘克庄的《送方蒙仲赴辟江图分韵得既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整首诗在语言上表现出一种古朴而严谨的风格,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诗中既有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的开头,作者以“昔忝玉麟招”引出自己曾经受到的恩遇,接着通过“中原方鼎沸”描绘出动荡的政治局势,接连的比喻与对比使情感愈加浓厚。诗中通过对比个人的荣枯与国家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的沉重感。尤其是面对敌人入侵,边疆百姓的苦难,作者用“边人厌虏暴”来展现百姓的无奈和绝望。
在情感的表达上,作者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不乏对未来的惶恐与不安。诗的结尾部分以“临分执玉手,苦言君勿讳”点题,既是对友人的祝福,又是对时局的警惕,展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深切祝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送方蒙仲赴辟江图》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提到的“玉麟”象征着什么?
诗中“中原方鼎沸”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