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19
洞仙歌
作者:晁端礼
眼来眼去,未肯分明道。
有意于人甚不早。
谩教我心下终日悬悬,
星事,知他何时是了。
几回猜伊意,也是难为,
拟待偷怜又胆小。
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
情深后不免求告。
但只教时时得些儿,
便拚了一生,为伊烦恼。
这首词表达了一个人在爱意与迷恋之间的挣扎。诗人眼神交错,却始终无法清楚地表达出心意。对那个人的情意来得太晚,徒然让我的心在悬念中度过每一天。关于星辰的事情,何时能够了结呢?我几次揣测她的心意,实在是很难,想要偷偷怜爱,却又显得胆小。可我已经深深迷恋,不愿就此罢休,情感深厚之后,必然会有所请求。只希望能常常得到一点回应,哪怕只是一生的烦恼也在所不惜。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其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常见于古人对爱情的描写,反映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期盼。
作者介绍
晁端礼,宋代词人,生活于南宋时期,风格多样,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其作品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洞仙歌》成诗于个人情感的激荡之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诗人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中,爱情往往受制于社会规范,表现出深刻的内心挣扎。
《洞仙歌》是一首深情且细腻的词作,凭借其生动的情感描写,深刻揭示了一个人在爱情中的迷茫和无奈。诗的开头以“眼来眼去”引入,展现了情感的微妙与复杂,眼神的交流充满了暗示,然而却又未能明言。此处的“未肯分明道”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表达了对真相的渴望和对情感的隐忍。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反思愈加清晰,“有意于人甚不早”一句,表明了时机的错失与恋情的迟疑。接下来,诗人用“谩教我心下终日悬悬”传达出一种焦虑与期待的心情,使得读者感受到那种深切的渴望与无奈。诗句中“几回猜伊意,也是难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爱与胆怯交织,令人心生共鸣。
最后几句“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则是情感的爆发,展现了深沉的爱意与不舍,尽管知道心中的烦恼与苦恼,却依然选择执着于这段情感。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细腻,使得整首词作充满了人性的真实与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通过“眼来眼去”的描写,表现出情感的微妙;“奈何我已狂迷”的表述则将深情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强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深切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对爱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基础,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们对爱情命运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眼来眼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中“狂迷”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晁端礼的《洞仙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李清照的词作则更多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孤独与思念,而晁端礼则侧重于内心的迷惘与挣扎。两者在风格与情感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关注与思考。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洞仙歌》及其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